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电信 >
    从黄金周见闻看中国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
      时间:2019-10-09 15:10 作 者:

  笔者一直从事资产与财富管理行业,因此在黄金周期间也一直留意国际资本市场变化,看到行家们在节假日也在密切关注,试图推测长假以后国内市场的走势。

  笔者在此无意加入预测行列,只是希望与读者们聊聊假期的亲身感悟,并分享一下对今后国内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以及资本市场投资机会的个人看法。

  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黄金周中度假人流强大而有序,显示出国内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与国家整体国力的持续提升,旅游消费也明显升级了,去欧美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消费升级将会是个长期的主题。

  旅游消费升级只是整体消费升级的冰山一角,假期的每一天,我都尝试在某宝网上抢购以1499元每瓶发售的某名牌白酒,但却铩羽而归,透过名酒贵价而沽却一瓶难求的盛况,也可对我们国内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一斑窥豹了。

  其实,这个黄金周让我有很深感触的是国内人流的秩序井然。过去若干年,我在长假中,要么选择境外游,要么选择宅在家,目的就是逃避国内的堵车、景点的拥挤混乱。今年,我打破惯例带着小女到广州某知名野生动物园,本来做好了准备“与广大国人打成一片”,令人意外的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的便捷预定与支付,买票与入园的长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便利的扫码进园;而且在环园缆车、小火车等园内人流集中的地点,人们也多了礼让,以往的拥挤、打架等不文明现象极为少见了。人们素质的提升既是过去一段时间国民教育效果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提升的标志。

  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全球

  假期旅行体验领先全球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它是未来经济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石。

  难得回一次广州,大学同学们热情地组织了一次聚会,地点是在广州的远郊县从化,此地以青山、碧水、温泉、荔枝等出名,但印象中交通极为不便。

  记得二十年前,我与许多住在广州市区的同学们一起受邀到从化县城参加一位同学的婚礼,当年的通勤只有西面来风的“非空调”长途客车,不少同学花半天时间赶路几十公里颠簸到达时,婚庆盛宴只剩下“残羹剩宴”了。更精彩的是,我与其他两位同学因第二天早上有要事当晚要赶回广州,晚上不到8点已经没有班车了,我们三位站在公路边吹了近一个小时冷风,被N辆路过的车辆拒载。最后,几经周折,找了一辆“黑车”,花费不菲才回到了大都市。

  但是,这次确实不一样了。高速公路网早已四通八达,同学们也都成了有车一族。来往便捷自如。我也通过地铁快线,迅速而准时地到达了。

  事实上,过去二十年国家在“铁公机”(机场、铁路、公路)的持续大力度投入,让国内的基础设施已经当之无愧地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综上所见、所闻,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经济其实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2018年人均GDP约9700美元,仅为美国的1/6,英国的1/5。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以比英美等发达经济体更快的速度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国内已经放缓的经济增速6%的水平,依然是美国的2~3倍。

  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数据,当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59.6%,户籍城镇化率仅43.4%,而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80%,未来十年有望新增近2亿城镇人口,中国城镇化还有20个百分点左右的较大空间。

  而且中国有覆盖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统一市场,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都可自由流动,经济上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中国经济的纵深、韧劲,以及与之伴生的投资机会,超出长期在一线城市的经济学家以及策略分析师们的想象。

  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那么,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在哪里?资产与财富如何合理配置才能穿越周期?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路:

  第一,“房住不炒”是大趋势。尽管过去二十年间,因买了N套房而实现财务自由的国人如恒河沙数之多,但天下无不散的盛宴。随着“去杠杆”的持续,资产价格挤泡沫最终是要轮到房地产的。而且按现价算,房子的租金回报率低至根本没有长期持有的意义。因此,从投资角度看,除了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房产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之外,房地产投资未来的机遇远小于风险。

  第二,“创业投资”是高风险。创业公司初期生命力与竞争力都不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都会经历无数轮的淘汰。即使是遇上了堪称最好的时代的过去三四十年,身边的同学中,因创业成功而成为大富翁的依然凤毛麟角。因此,创业投资高风险是确定的,而高回报是不确定的。

  第三,“权益投资”面临机遇。国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大多没有被有效管理,沉淀在房地产中的400多万亿元资金需要转配置,而在无风险收益率持续走低基本确定的背景下,100多万亿元的各类刚兑银行理财、信托理财、明股实债等“影子银行”资产,都需要转配置,能容下如此巨量财富的一个主要池子就是权益类投资了。

  尽管大家都在诟病国内证券市场存在的种种不规范,质疑是否值得长期投资,其实,如果读一下美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就会发现过去百年间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与资本大鳄操纵欺诈一点都不亚于国内市场,但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加上市场具备优胜劣汰机制,后来就能维持牛长熊短的长期向上的态势。

  我们可能还在羡慕美股连续十年的长牛市,但也应该看到国内监管者正按照高层的部署,积极推进注册制在科创板的试点,而创业板实行注册制也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其实,只要在发行上市实行真正注册制的基础上,认真地执行退市制度,同时严格执法打击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经历调整的短痛之后,在经济增长保持比美国更快的背景下,A股也一定能走出胜于美股的长牛市而为国内投资人带来可观的回报。

  我个人判断,往后较长一段时间,国内的资本市场会与美国1970年后的历史相似,即市场的主流是持续反复向上的,根据美股的经验,长期胜出的只有以下两类投资人:

  第一类是跟随好公司成长的投资家。如,本杰明·格雷姆厄、菲利普·费雪、戴维斯父子、彼特·林奇、沃伦·巴菲特……这些投资大师成功的共同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好的公司与它们共同成长。

  我把这些大师们的成功经验提炼为:“选”好公司,“等”合理价买,坚“守”长期持有。就是简单的投资三字经“选”“等”“守”。至于国内哪些行业更容易诞生好公司?

  根据黄金周的上述见闻,我个人认为消费服务(含快速重复型消费、也含银行与保险等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行业更是“好公司”诞生的温床。

  其实消费服务业的“好公司”往往就在大家身边。大家普遍认为喝什么酒好?大家多数用谁家生产的家电?大家认同哪一家银行的服务体验好?哪一家保险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答案通常是呼之欲出了。

  至于什么是合理价?那可能就得寻求有真正财务分析能力的投资专家帮忙把关了。

  第二类是跟着市场大趋势的指数投资基金。说到指数基金,就不得不提到约翰·博尔格,当之无愧的“指数基金教父”。

  1974年,博格尔断定并不存在能战胜市场指数的基金,开始推行以指数为基准进行投资的原则,同年成立了Vanguard指数基金。发展初期尽管只有1100多万美元,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2016年领航集团管理总资产已超过3.8万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也通过旗下各类指数型基金为广大机构和个人投资人提供了以最低的成本跟随主流市场的成长而取得丰厚的回报。

  只要克服“妄自菲薄”的心理障碍,学习公认的大师们的成功经验,在国内资本市场就一定能把握好投资机会而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


  [作者系大华银行(中国)私人银行部主管]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