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正在“一网统管”等模式运行下迈向新的台阶。
记者获悉,为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要求,由上海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应急局、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推动的“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下称“城运系统”)”已初步完成了1.0版本的运营。
上海市城运中心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这一系统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的推动力,也将成为赋能市区两级、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载体。”
城运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何为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据该负责人介绍,作为上海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1.0版本推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运行基本体指标系统,围绕城市动态、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应、城市基础设施这5个维度86个一级指标,直观反映城市运行的宏观态势。
“上述城运系统体现了观、管、防3个层面的工作,推动了社会治理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更多赋能的手段。”该负责人说。
而在日常城市运行管理工作中,城运中心则要重点做好拟定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战略、编织智能化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运行状态检测分析和预警预判、应急事件联动处置等工作。
具体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以疫情防控为例,上海市卫健委依托覆盖上海所有常驻及流动人口、企业等排摸的“上海健康云APP”,与“一网统管”平台进行实时交互中,形成了一套迅速、高效上海疫情防控闭环。
“智能化针对不同的人群来进行差异化工作。”据上海市卫健委信息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之前来沪人员需要在上海健康云APP上进行自助填报和登记,有某个别人士登记信息不准确;于是我们通过‘一网统管’平台不断完善资源,经过3次滚动排摸,终于确认了这位人士的真实情况。”
在“一网统管”背景下,该城运系统在水务、气象等方面的应对作用也不容小觑。
比如,上海市水务局便以防汛指挥大屏平台,基于水雨情监测站网,实时采集157个水位监测点和550个雨量监测点以及26个气象(风向风速)采集点的数据信息,并共享了公安、建交等部门近1000个点的视频监视信息等系统数据。
上海市水务局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务的信息化建设,先要监测,再要有预报体系,还要有相应防护。比如防汛工作是跨部门协同,一旦有相关的应对事件,‘一网统管’平台就会将信息及时给到公安、路政、以及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调度和增援。”
“1.0版本向2.0版本升级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下阶段,我们将围绕上海市城运云平台适配、水之云能力统筹、数据治理标准规范等方面,有序推进个应用场景建设,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水务管理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也从上海市气象局了解到,在目前的气象先知系统基础上,上海市气象局将把监测范围纵深拓展至街镇社区,实现更精细化的三位天气实况和预报“天图”。
“一网统管”向2.0版本升级
现阶段,“一网统管”对于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已覆盖了上海市级委办局和有关单位、部分区、街道乡镇。
比如,在有关单位中,电力公司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户号、保修地址、坐标数据综合运用历史派工匹配、网格化定位等算法,实现了抢修工单自动排发至各责任单位。
再如,在企业数量超过3万户的长宁区,依托“一网统管”,该对接疫情防控基层表单填报通电,定制开发了政务微信移动办公模块,使得数据实时录入、后台系统制表打印上报、减少基层人员负担;其政务微信办结模式,也减少了超过1/2的各类网格部、事件处置时间,政府与企业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而在更为基层的宝山区大场镇、高境镇等区域正在开展物联网平台对接工作,如视频监控、烟感、垃圾分类、充电桩等,并正在开发镇安防中心的相关应用场景。
下一阶段,城市运行将探索在中台建设、应用基础、生态体系、相关流程和管理创新上发力。
如何加强城运中台建设?这就是要推动城运中台成为城运系统的应用枢纽、指挥平台和赋能载体;打造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综合展示屏和移动端应用。
与此同时,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标准化建设正在研究中。
为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正依托上海市公共数据标准化积水委员会,以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服务智能”为目标,来推进相关研究内容。
记者从该数据中心了解到,目前,主题库库表已提交库表192张,接口服务16个,16家单位为主题库提供数据支撑,共享数据量总计25.8亿条,各类指标接口调用量已达160万次以上。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