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过半,城市治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应着过去几十年快速增长期,到了今天这样的阶段,中国城市越来越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张修征表示。
正在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发布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的最新成果。这是超大型城市上海正在进行的一场城市治理的数字变革,推动自下而上的精细化治理。治大城若烹小鲜,于细微处见功夫。这场探索,也许会为当下的中国城市治理提供某种借鉴。
城市“智”变
百年历史的田子坊数字化改造是以“问题”为先导的。
“田子坊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网红打卡地。原来这里是一个老旧的石库门居民社区,建设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里的房子都有八九十年的房龄。再加上商业业态不断的进入,反复的装修给房屋安全带来了很多隐患。”田子坊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健介绍说。
田子坊位于上海的黄浦区,共有建筑154幢,商户300多家,空间分布密集且仅有3个出入口。“这里的弄堂都非常狭小,上海的石库门最宽的部分也就4米,最窄的不到两米。一旦遇到大客流对冲的时候,有很多的安全隐患。”
“这些加起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周健这样的基层社区管理者,承担着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三重职能,安全又是重中之重。没有改造之前,田子坊的管理都是人防、人管,有时候要靠物业部门的老师傅去实地排查,发现问题。但即便能够发现问题,也已经滞后了。因此,“数字化的转型对于田子坊是实质性的需要。”
在社区的推动下,田子坊的商户等市场主体添置了物联网传感设备,比如房屋的沉降仪和房屋的倾斜仪,实时关注房屋的动态变化,达到准确预警和预判。考虑到当地建筑多为木制结构,田子坊商户和居户普遍安装了电子烟雾探测装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接入了智慧化平台,实时监控社区的安全末梢。
今年清明前后,田子坊的一家咖啡店因电器自燃险些遭遇火灾,消防队员及时收到了烟感警报,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田子坊是上海黄浦区与华为开展的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成果之一,发布于正在举办的上海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今年2月25日,上海“一网统管”首次发布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最早的试点是百年老建筑南京大楼,二期则把最小管理单元的探索扩大到了景区、商铺、居民、小区的管理主体。
这是一场起于城市末梢的改变,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是“理念上的突破以及实践上全新的探索,为上海这样的一座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探索一条全新的思路。”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表示,“它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怎么样在一个城市中围绕精细化把治理颗粒度做到更细,把更多的管理力量聚焦在颗粒度上。”
传统的城市治理往往自上而下,责任下压而配置相应的资金。城市最小管理单元的治理理念有所不同,以田子坊为例,周健表示,田子坊内部的市场主体主动出资购买了自身所需的传感装置,只靠财政出资和自上而下的推进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细致而精细化的改造的。
这场自下而上的城市治理试验,把最小的市场主体变成了城市改造的主动参与者,有望实现人民的城市人民建。
“不是一锤子买卖”
“其实很难想象一个超大城市治理,从城市的最小单元开始。”张修征评价说。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底色,是技术的进步,“云、5G、AI等最新技术在上海城市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是上海有别于大部分城市的显著特点。
以最小管理单元成果为例,它融合了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最小管理单元的数字孪生系统从单一模式发展为适配不同治理主体需求的多类型管理平台。
不可避免的,这场超大型城市的数字治理试验,推行之初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据周健介绍,田子坊数字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的问题是设备与数据的互联互通。基于田子坊建立的数据汇集平台,社区最初只选定了某几项物联网设备。
“我们在推广设备的时候,市场主体会问‘你们推广的东西是最好的吗?’他们自己选择的很多设备,又很难接入我们的系统平台。”周健反思说,在推进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市场主体的准入过程中,科技企业需要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如果我们给予更多的选择,更广泛的感知设备,市场主体更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可以想见,在参与城市数字治理的各家企业统一产品标准、实现兼容之前,大量细致的沟通工作需要周健这样的基层管理者耐心细致地推进。
相对于传感器等技术产品的标准化,系统的标准化和互相兼容同样重要。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它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水务、电力等千千万万的管理子系统。
政府的一个作用则是避免不同企业提供的子生态各自为政,形成新的数据和治理孤岛。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教授表示,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制定标准,用统一的标准来打通不同服务主体的业务,实现数据联通。
为了支撑更多最小管理单元建设,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智能体应用与服务赋能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定位生态培育,搭建基层治理供需交流平台,探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长效机制。目前,最小管理单元建设已聚合50多家生态伙伴,首批提供了消防安全、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高空坠物、非机动车安全、电梯安全等20多种数字治理解决方案。
“现在城市治理有很多不同的体系和架构,未来精细化管理要实现数据的互联与兼容,对过往有继承,对未来有创新。” 华为上海云业务部总经理张英梗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的管理和升级,是不停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把最小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是上海未来引领中国城市治理最核心的软实力。”
自下而上的精细化治理的一大好处是,这意味着单点的投入不必过巨,发现问题也很容易低成本的修正和调整,这将有助于避免城市资源的浪费。
“多少个城市的智慧化改造,制定好的计划也只是挂在那里”,郑磊示。轰轰烈烈的智慧城市改造,此前曾在许多城市得到了推行。但据他观察,即便在智慧城市规划得到大力执行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智慧化改造都算不上成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过半,城市治理也进入了新的时期。
“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应着过去几十年快速增长期,到了今天这样的阶段,中国的城市越来越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张修征表示,“现在人工智能大会正在上海举办,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产业增长期。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治理改变社会的每一点、每一滴。”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