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电子政务 >
    温州龙港: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突破口在哪
      时间:2020-09-30 06:42 作 者:

  数字化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

  龙港是全国首个镇改市,其意义比“撤县设市”“撤县设区”重大。龙港市也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方面,龙港市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应该怎么做?

  龙港市面临的优势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与实现路径。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镇改市,龙港市实现了“名副其实”,经济意义上的城与行政意义上的市在“名”上对应(不再被视为“乡镇”),升级为县级市进一步强化了龙港作为“小城市”的“实”。

  龙港改革追求 “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这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目标高度契合。大部制强调的是横向维度,强调部门协同、业务协同;扁平化强调的是纵向维度,就是要打破原来的科层制,借助数据协同、业务协同,直达民生。低成本和高效率本身就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强调以更低的行政成本提供更具优势和更加广泛的公共服务,促进政府管理更加高效。从龙港的改革实践来看,大部制、扁平化是举措,低成本、高效率是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龙港市进行政府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具有天然的优势。

  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原则,龙港大幅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不设乡镇(街道),通过全域“村改社区”,实现了全域社区化,形成了102个社区,共设置15个市级党政机构, “小政府、大服务”架构初具雏形。这种治理结构在今年应对学校疫情防控过程中,优势尽显。由于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都被整合到社会事业局中,省去部门之间的协调,相关科室人员可以迅速、精准下沉到各个学校指挥抗疫,大幅提升了工作效能。

  龙港市面临的劣势

  龙港市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劣势在人。从数字化需求方来看,服务对象有市民和村民。龙港市由于是镇改市,仍保留着强烈的乡土社会底色,大部分市民由村民转换而来,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型。面对不同群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层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可能存在部分场景被开发出来后使用率极低的困境,也存在弱势群体被技术排斥的可能性。

  从数字化供给方来看,数字化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高级技术人才的依赖度较大,目前龙港市在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方面面临挑战,例如,智慧城市建设中心编制18人,目前仅到位9人,其中仅有4位工程师,短期内从外地引才的难度较大。

  如何推进数字赋能城市治理

  量力而行,可持续发展导向。数字化工程建设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搭建系统平台后引入场景,另一种是先构建场景后搭建系统平台。目前在系统平台搭建方面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没有平台的地方大多希望建设自己的平台;另一方面,不少已经建搭建了平台的地方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地方甚至处于闲置状态。这样的情况应当尽量避免,一定要量力而行。

  数字化工程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不同环节,应更加注重建管治并举,着力形成规划、建设、运维的良性循环。数字化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般需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若后期维护和运营跟不上,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效果也难以保障。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将前期规划、中间建设和后期管理系统考量、统筹谋划,整体提升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效能。

  需求导向,成果更多惠及全民。作为新生事物,领导干部有较大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数字化转型,而这项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较高,若建设重点与实际需求脱节,不仅会导致政府投入的浪费,也直接影响到城市治理的效能。因此,一定要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突出需求导向,使得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成果更好惠及全民。在强调城乡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针对龙港这样一个行政事业编制被极大压缩的特殊市,如何通过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政府公职人员 “减负”,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量的方向。

  管控风险,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制度保障存在滞后风险,数字技术本身不具有能动性,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加以配套,只有制度才有可能将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真正落到实处,因而,政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强化主导性,避免陷入被动依赖的风险。

  数字技术安全风险,大部制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的情况下,“人少事多”的问题较为突出,这意味着不得不更多依靠第三方购买服务,这对数据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需要配套制度从根本上有效规避风险。

  基础数据缺失风险,龙港市作为新生城市,其基础数据存在较多缺失,而基础数据的缺失也会直接影响城市治理效能。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