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观点 >
    为非洲造血符合中国利益
      时间:2013-04-07 14:13

  习近平主席在最近访问非洲期间,宣布今后三年对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并建立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多年来,中国累计援非项目达到900多个,累积为非洲培训了4万多人,并设立非洲留学生基金。2012年中非贸易突破了2000亿美元。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同非洲的合作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期。

  有人觉得,国内民生问题欠账已经很重,为什么还要把那么多钱拿来援助非洲?这是一种误解。援助欠发达国家是国际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欠发达国家大部分在非洲。中国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签字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理所当然地负有大国责任。2012年中国援外金额为166.5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用于援非),占当年GDP0.032%,并不多。

  西方一些人士则抱着他们自己曾经戴过的殖民主义眼镜,说中国是为了非洲的资源,搞“新殖民主义”。搞殖民主义,那是西方国家自己的做法,对中国则是无稽之谈。中国援助非洲始于医疗队。数十年来,中国总共向非洲派出67个医疗队,医务人员20029名,诊治当地居民2.4亿人次。2009年非洲之角大旱,中国向肯尼亚提供了1.3亿元人民币购粮款,为索马里170万饥民提供1个月食物。这些并不需要回报。

  中国援助非洲的一个重大、日益强化的特点是,不仅输血,更在造血。从1963年4月第一支中国医疗队到达非洲后,中国不仅在非洲建立了30多个疟疾防治中心,而且在坦桑尼亚、马里、科特迪瓦、肯尼亚、埃及和苏丹等国与当地政府合资建设了许多药厂。非洲本来不缺粮食,但自从欧美对非洲提供粮援后反而缺粮了,原因是自身种植业没有发展起来。中国在非洲做法不同,建立了数十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良种,培训当地技术人员,从而推动非洲逐步走上粮食自给道路。马里长期是非洲重要产棉国。但没有加工,棉花产量的98%由法国公司收购。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马里合资建立了马里塞纺织厂,生产服装出口。多年来,中国在非洲累计投资超过300亿美元。不仅促进了当地工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消费能力,也促进了更多中国产品和设备的出口。

  非洲拥有极为丰富的铁矿、煤炭、石油和太阳能资源。英国和德国工业革命的历史都表明,煤钢联合工业是大工业的强大基础。但非洲单个国家实力、规模、资金、人才等都较为有限。中国援非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跨国跨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并为非洲长期培训政府管理人员、技术和技能人才以及为大批来华留学生提供援助。这将从根本上大大夯实非洲工业发展的基础,并为将来非洲建设跨国、跨区域的大型煤钢工业、石油工业和清洁能源工业创造条件。

  早在将近40年前,周恩来总理就说过,非洲将是先进的、觉醒的大陆。非洲正处在大规模工业化的前夜。中国同非洲的合作,逐渐从单纯援助发展为援助、贸易、投资、培训、技术一体化合作。它必将为非洲经济的繁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非洲的繁荣将推动中国产品、设备的出口,促进中国的海外投资,促进中国以非洲为舞台的全球合作,从而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中非的共同繁荣,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作者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