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4月6日召开,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千余位代表,将围绕“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这一年会主题,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民间经济论坛,博鳌论坛本届年会共安排了54场讨论,比去年增加了四分之一。年会期间,十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莅临,也将使本届论坛更具影响力。博鳌论坛对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主导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落实,但同时也不能忽略非亚洲因素的影响力。
寻求革新、责任、合作的共同发展之路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就变革而言,目前主要经济体在转型的必要性和大方向上已有共识,但具体执行乏力。因此,革新的勇气、革新的智慧变得十分关键。作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试图为亚洲一体化寻求一种可行的且兼顾革新、责任、合作的共同发展之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魏建国总结今年博鳌论坛的三大亮点:第一,今年的博鳌不仅是亚洲的论坛,而且设了三个分论坛,欧盟分论坛、非洲论坛和拉美论坛,是博鳌首次把五大洲的各方面代表人物,包括学者、前政要、企业家、媒体聚齐了,通过博鳌不仅看到亚洲的情况,而且可以看世界。第二,在全球经济各方面矛盾摩擦都很繁多的情况下,博鳌把革新责任和合作,寻求亚洲的共同发展作为一个鲜明的主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博鳌多年来强调亚洲共赢亚洲的互助,这次专门针对亚洲问题举办一百多个分论坛和议题。本次参加博鳌论坛的嘉宾和高端学者历史最多,这些都反映了大家对亚洲博鳌论坛的重视,同时也希望听到来自论坛上的一些声音,找到亚洲发展的共同途径。
收起散沙,切实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
周文重表示,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欧盟及北美地区,在不少方面甚至不及非洲。在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等背景下,地区经贸壁垒等区域合作“短板”使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遭遇“瓶颈”,这需要周边国家“握拳发力”。
他表示,亚洲曾经是“一盘散沙”,现在合作潮流增强,但是亚洲各经济体依然保持着独立自主性。亚洲的多样性,使得广袤的亚洲不会形成类似于“法德轴心”那样的国家核心圈。亚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助于跨越和修复亚洲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裂痕”,并进而推动真正的区域性整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向阳认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并不存在太大的关系。进入21世纪,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真正开始突破。但长期以来,亚洲经济一体化滞后于全球其他地区,甚至比非洲和拉丁美洲都要落后得多。
“论坛目标是为亚太乃至地区外国家提供一个合作平台。”周文重说,相信本届论坛多达50场会议的“睿智火花”,将成为未来亚太区域合作的智力支撑。
本网评论员晓岸分析,中国首先是亚洲的中国,然后才是世界的中国。一个良好、顺畅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个有所作为的周边外交是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反向而言,一个不能妥善处理与邻国争端问题、不能有效稳定周边秩序、不能带动周边国家与自己一道成长的中国,难以实现真正的崛起。以上任务对中国这样一个不得不面对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周边环境的大国来说,尤为艰巨,是历史和现实留下的命题。新一代领导集体将对新时期的中国周边外交做出怎样的诠释,相信即将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将向世人提供更加明晰的线索。
亚洲论坛里的非亚洲因素
本届博鳌论坛是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初具雏形、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开始主政以及朝鲜半岛局面紧张恶化的大背景下举行的,论坛透露出的战略信息和发展意向必然会举足轻重。
作为前驻美大使,周文重认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以及推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冲击了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说,美国作为现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亚太地区的发展不能没有美国,但是美国在美亚关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将成为论坛讨论的重点。
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伟达分析认为,美国过去两年来搞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是恢复提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利益分享,心理上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印度及俄罗斯等国在亚太地区实力增长的担忧,手段则是通过推动某些亚太国家如日本、菲律宾等前出对抗,而美国实行殿后介入来形成联动效应。
为此,本届博鳌论坛及首脑会议如成功举办,推动中国所倡导并为众多与会国所充分响应的“亚洲寻求共同发展”共识及有关举措落实,那么在相当意义上也将起到对美国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行“再平衡”的作用,其战略意义不可低估。本届博鳌论坛及首脑会议的召开正当其时,世界期待着中国与亚太各国激发合作战略,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向着名副其实的太平洋世纪不断跨越。(中国网张林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