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地下水变红已经超过10年,村民怀疑与化工厂污染有关,多年来,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无果,村民无奈只好买纯净水喝。面对媒体采访,沧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竟然用“水煮红小豆”类比解释“红色井水”,引来“炮轰”,随后被免职。(4月8日新华网)
从时间顺序上看,由于环保局长的说话出了纰漏,当地政府才聘请多方专家组成专家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取样检测和监测,并且很快就拿出了初步检测报告,其中的两处水样中检出了含有苯胺物质,含量超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1倍,比饮用水标准超标更多。由此证明了环保局长的确是“说瞎话”,让村民们久拖不决的怀疑,有了明确的答案。这样,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说瞎话”比村民们多次反映还有效。真荒唐!
预防、治理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则中,政府的管理责任是一个重要的托底,从厂家落地审批、生产运营监管到污染事件处置,一切都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来把关,其中环保局的“说法”最关键。事实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环保部门或者部门的领导往往出于显性或者隐性的“利益合谋”,不是不敢说话,就是说话不到位,甚至于还会莫名其妙地“说瞎话”。这样的行政不作为,导致了环境污染事件无法得以及时处理。
这一次,如果不是环保局局长应对媒体采访时说话不周全,恐怕村民们还得继续反映化工厂的污染问题。看起来,污染问题让媒体关注、舆论声讨,都是因为局长的那一番“瞪眼说瞎话”。相比之下,村民们乡、县、市、省信访部门逐级上访,却收效甚微。由于环保局长“说瞎话”才推动了污染治理的反面事例,其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把环保维权过程的公众只是当做了稻草人。
应该说,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是一种前置性条件的制度设计,如今却在实际工作中被越来越虚化。无论是环保听证环节,还是环保测评部分,常常把公众的意见收集当做摆设,而污染发生之后,公众的意见反映又时常被斥之为无理取闹。这样的背景下,要不是环保局长错误的类比,引发了各方面的关注,村民们只能在无奈中上访反映、等待结果。可见,忽视公众意见,是当前环保工作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话说回来,不是所有的环保局长都会犯“说假话”的低级错误,那么舆论监督也就无法发挥这么大的作用,那种靠抓住环保局长“说话漏洞”来推动污染处理的想法,不具有现实的可复制性。时至今日,环保部门官员“说假话”大有人在,而公众对于切实利益的反映多年无果,势必让公众对环保的制度自信不足,反映了环保部门的公信力不彰,那么,只能让“美丽中国”的梦想依然是个无法实现的呓语。
文/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