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观点 >
    大学生轻贱生命,不应只把责任推给教育
      时间:2013-04-18 15:54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辽宁盘锦16岁奥数班班长夜间蒙面持刀抢劫;张家港一高校发生凶案,一名学员被刺重伤……连续几天频繁曝出的校园行凶事件,不禁让人联想起数年前的马加爵案,同样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凶案,同样是将屠刀砍向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同样是对生命的轻贱、冷漠。

  凶案发生了,我们感叹“教育的本质究竟为何?学校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文教育到底该处于什么位置?”等等,但在生命染血之前,我们干什么去了?

  不可否认,校园行凶事件频出,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确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环境下,行凶案件的频繁发生是家庭、学校、社会诸多原因综合导致的惨剧。众所周知,现在高校教育日趋向选择性强、开放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好事,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领受的内容,在社会交流中显得格格不入、处处碰壁,难道这仅仅是高等教育的问题吗?

  马加爵受到同学的嘲讽,高校是否教育他要“锤杀室友”;药家鑫开车撞人后,看到受伤的女孩还活着,高校是否教育他要“杀人灭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高校里的行凶事件是社会问题,而非探讨一下“高校人文教育缺失”就能解决的。引用洪应明《菜根潭》中的一句名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古人在千百年人际交往中总结的经验。今天看来古人的观点依然振聋发聩,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像是隔着些什么,人都变成了很冷漠的动物,时刻在防备着身边的人。现代社会风气的没落、道德的溃疡、人们价值观错位、偏离,导致了种种锤杀、投毒案件的发生。社会道德与良知的反面是人们私欲的膨胀,为钱,为权,为发泄,为一时之快,有意无意地都能使他人或自己的生命在瞬间消失。

  关注校园凶案、解决当下“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贱、冷漠”的问题,需要从社会入手,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下创造弘扬社会道德、人文关怀的时代主题、建立惩恶扬善的社会生存环境。而不应仅仅盯着高校的教育问题,期待高校的人文教育会提高全社会的人文道德精神。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曾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让在新时代里对生命轻贱与冷漠,所造成的‘殉葬悲剧’不再重演,这些才是我们要真正关注的问题。(文/毕德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