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观点 >
    百年老宅成“屋坚强”让现代建筑汗颜
      时间:2013-04-24 18:41

  奇迹,震中一座百年老宅巍然屹立,堪称“屋坚强” 。7户张姓人家震后在这里照常生活。张家大院为瓦木结构四合院,坐落于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山脚下,主人之一张大金说:“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宅,在地震中除了屋脊脱落几块瓦片外,没有任何损伤。”长征期间,这里曾是红30军司令部。(4月23日新华网)

  芦山龙门乡古城村的这座老宅,历经了一百多年来的风霜雨雪、纷飞战火,特别是近5年来还连续经历了汶川、芦山两次强震,却依然屹立于天地之间,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

  不过,看到这屹立于天地间的百年老宅,让笔者想到了芦山地震后,宝兴县几乎所有房屋受损的惨状,而且还包括汶川地震后据说能抗8级地震,并且才建成4年左右的重建房。这让笔者也想到了以往新闻中不震自倒的“楼歪歪”、“房脆脆”,以及不禁风雨的桥梁和道路等现代建筑,笔者不得不感叹,难道建筑物也像“姜是老的辣”一样,是越老越“坚强”?

  其实,当今科技的发达程度,是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无法相比的。就建筑科技来说,不管是建筑材料、建筑工艺,还是建筑理论,现代科技都要大大优于一百多年前。例如,对于一百多年以前的人来讲,当时并没有什么地震等级的说法,因为里氏地震等级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科学家制定的。但是,就是这样,现代建造的能抗8级地震的建筑却依然败给了一百多年前的老屋,真是让人感到汗颜。

  百年老屋地震中胜了现代建筑,说明建筑要想坚固,不仅需要使用更好的建筑材料和不断改进建造工艺,更重要的是在建造时要有更大的责任心。我们知道,古代建造房屋,大多都是自建,即使请人代建,房屋的主人也会对房屋的建设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验收,以确保房屋建造的高质量,这是他们自己在对自己负责。而现在的房屋建设,很少有人会自建,不管是建造单位,还是检查验收的房管部门,都很少有人把房屋当成是自己来建来管,所以才导致“楼歪歪”、“房脆脆”的频现。

  所以,笔者认为,当代的建筑要想变得“坚强”,这就要求不管是承建方,还是监管、验收方,都必须增强责任心,把这些建筑当做是自己的来建来管来验。这就必须从制度上着手,让建筑的质量与各方的政治、经济利益挂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