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观点 >
    挖掘和宣传抗震典型为抗震救灾传递正能量
      时间:2013-04-26 18:38

  四川,雅安、芦山。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马边沟发生了7.0级地震,断水断电、交通堵塞,房屋倒塌,已造成万余人伤亡,一百多万人受灾。如同汶川、玉树地震中那些悲状的场面,到处都是残断垣残壁,到处都是萧条一片,惊慌、恐惧之后是愈加的坚定果敢,于灾难之中演绎着大爱与大勇。

  抗震救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你我每一个都是不容推辞的参与者。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如果不能得到发现,不被公众所认识,就是对其社会价值的漠视。从社会学来讲,凡是具有带头作用的人和事,就应当得到发掘和发现,并因此成为公共财富。一个在地震灾害中,冲锋在前,舍己为人,坚守职责,乐于奉献的人,其所具有人高尚品德和个人情操,不仅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更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就像一颗明珠,埋于在泥沙固然不改其性,但将其置于聚光灯下,岂不更能熠熠生辉,光照世人?

  英国有句谚语说,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希腊谚语讲,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约束他更有价值。从某种意义讲,发掘、宣传和褒奖抗震典型是对抗震救灾精神最好的弘扬。而对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鼓励和弘扬,当是政府应有责任,也是每个社会个体应尽的义务。

  基于此,各种宣传活动此起彼伏,以至于成了表彰先进、塑造典型、弘扬精神的最有效手段,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道德楷模,用自己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感召和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人,成了众人仰视的道德标杆和学习偶像。如同那个红火的年代,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成了社会新风。从全国性的“感动”到区域性的“感动”,以评带选,以选促学,社会风气因为榜样的力量而变得越来越好,传统美德正在当下中国遍地开花。

  法捷耶夫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挖掘和宣传抗震典型为抗震救灾传递正能量。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感召着我们每一个人,也诠释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精神。这其间,有身先士卒的领导,有持续奋战的战士,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有深入一线的记者,有牺牲在一线的司机、医护人员,他们用行动给灾民们带来希望,给身边的人带去鼓励,并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演绎到了极致。挖掘他们的事迹,宣传他们的形象,是对他们付出最好的褒奖,也是给社会传递能量的需要。时代需要榜样,社会呼唤英雄,在抗震救灾的行动中,他们扮着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永不倒塌的精神脊梁。

  挖掘是为发现,宣传是为践行。每一个抗震典型都是一个道德标杆,也是社会学习的榜样。在灾区处于困难之际,危难之时,个体以及群体的“最美”,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能唤醒真善美的人性,凝聚真善美的力量,提振全社会的“道德信心”。抗震典型们鲜活的形象,必将深入人心,引领社会向前的正能量;而他们生动感人的事迹,必将因为发现而转化为传递、传承、弘扬和践行的源动力。(堂吉伟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