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南京一辆公交车颠簸后车体出现一条裂缝视频。裂缝从车顶一直延伸到底部,看上去就像整辆公交断成两截。一侧玻璃破碎,飞溅的碎碴划伤了一位乘客。出事公交车被网友称为“南京最脆弱公交”。公交公司称,公交车不是断成两截是开裂,已负责治疗擦伤乘客。(4月27日扬子晚报)
老弱病残孕特座,67岁的乘客,断成两截的公交车,满地玻璃碎碴……所有的情形都令人不敢相信,但是它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南京街头。
虽然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解释,公交车的损坏不是“断成两截”,而是车辆外层表壳开裂,在极力减轻词语的震撼感之余,依然不能消除公众的疑问:乘客受伤,车厢撕裂,司机不是赶紧停车,送人上医院,而要继续前行,司机的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何在?据说乘客只是“胳膊皮肤擦伤”,可为何不能提供当事人葛女士的联系方式?相关人员对着镜头明明白白地说,这辆公交车就在这几天是准备要报废的,随即却遭到几位负责人的否定,那么哪种说法更可靠?公交公司称路况差颠簸导致连接的焊点脱落,那些奔驰在城郊地区、乡间小路的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岂不是成了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危险品?
公交公司有必要回答,肇事车上路时完好无损,一个颠簸成了两截,事先有无预兆?如果没有蛛丝马迹,这种“建康牌” 公交车的“身体”太不健康,令人堪忧,而若早已“有迹可循”,则无法排除公交公司的检修责任。总之,脆弱的车体质量、疏忽的车辆保养和安全排查、欠缺的工作责任心加上较差的路况,导致“最脆弱公交”事故的发生。
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建康牌” 公交车目前已经停产,而没到报废期就以如此骇人之举在公众眼前“报废”,这种“公交公司内部的生产厂家”产品质量是否过硬值得大力追问,现在公交公司对这条线路所有的车辆进行了排查,把与出事车辆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公交车全部停运,也就是说,该品牌其他型号的仍然在上路运营。而南京其他公交线路还有多少同一型号的“建康车”, 工作人员不愿透露,但相关主管部门不能视而不见,不能使之成为一个谜,更不能成为广大乘客的心头之患。
公交车是最普遍、最惠民的大众运输工具,毋庸置疑,其安全指数放在应该第一位。此次没有重大伤亡,算是一次侥幸,然而,“最脆弱公交”拷问公共安全底线:“建康车”不能危及乘客安全,每一辆公交车都应该毫无疑义地承载起安全送达、服务民众的社会责任。(文/王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