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观点 >
    “逢雨必涝”的城市须尽快“体检”
      时间:2013-05-27 16:44

  改造和升级城市管网,可能需要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入,但如果不及时启动,只要遭遇一场暴雨灾害,城市的损失往往是以数十亿元计。

  近期,广州、福州、南昌等城市先后因暴雨袭城出现内涝,既导致了人员伤亡的惨痛后果,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得城市内涝问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未来几个月,各地出现强降水的频次会更多,那些“逢雨必涝”的城市应该尽快开展全面“体检”。

  夏季暴雨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如今许多城市“闻雨色变”,只要听天气预报说有大雨,许多市民就不敢出门。公众的担忧,源于那些暴雨制造的灾难记忆,也源于大家对城市抗灾能力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情绪,是有其现实原因的。一方面,如今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让城市渐渐变成“水泥丛林”,道路硬化和绿地锐减降低了道路渍水的渗透能力;另一方面,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滞后,城市外围明沟淤塞,也增加了发生城市内涝的概率。一场小雨就能让道路积水没过脚面,雨量稍大就会给市民提供“看海”的机会,人们自然会将暴雨天气里出门当成了“冒险”。

  我们看到,如今很多城市已经在“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中开展了暴雨预警的探索,每次暴雨之前都能提前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这种“被动应对”距公众的期待还有距离。人们厌倦了一场暴雨让一座现代都市陷入瘫痪的情况,期待我们的城市也能像巴黎、柏林一样,拥有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统。

  实现民众这个不算奢侈的愿望,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直接体现。真正睿智和有远见的城市管理者,应该算一笔聪明账——改造和升级城市管网,可能需要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入,但这项民生工程如果不及时启动,只要遭遇一场暴雨灾害,城市的损失往往是以数十亿元计。

  当然,城市管网改造升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市政、电力、水务等部门统筹协作,并非三天两天就能完成。但这绝非地方政府“不作为”的借口,恰恰相反,那些“逢雨必涝”的城市,更应该在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早日将管网改造提上议事日程。

  在城市抗涝抗灾能力显著提升之前,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有更多的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在雨季之前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易涝区段进行标注,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实战演习,都是防范暴雨灾患的有效方法。通过全面“体检”,摸清城市排水防涝的现状与问题,也能为今后编制改建规划打好基础。

  “逢雨必涝”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城市病,不能总等到“发病”之后再仓促就医。未雨绸缪,分步骤、有规划地逐步治理顽疾,才是对百姓负责的表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