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好党员的“样子”
王 淳
延安时期,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到延安考察,当他见到朱德总司令时不胜惊讶。因为他没有想到,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穿着粗布衣衫,像个普通庄稼汉。续范亭感动至深,挥毫赋诗: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样子”!与普通的身份认定不同,共产党员的“样子”,不靠衣饰来装扮,不用作秀来表演,而是信念、觉悟和作风的外在反映,是发自于内心、流淌于血液、融化为人格的精神气质。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1934年被当作共产党的嫌疑分子抓进监狱。当有人找陈立夫保释说情时,陈问:“你们怎么知道范文澜不是共产党呢?”答曰:范文澜生活俭朴,平时连人力车都不坐,常步行上班,不吸烟,不酗酒,并把薪金捐给学校图书馆买书……陈立夫听了顿时拍案:“这不正好证明他是共产党吗?只有共产党才有这样的傻子!”原来生活俭朴竟成为共产党员的证据!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党员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变,一心为民的赤诚不能变。“员”字前面就是党。每名党员都是党的“形象大使”,党的传统要靠每个党员发扬,党的形象要靠每个党员展示,党的事业要靠每个党员奋斗。树好党员的“样子”,应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能不能让人“一看就是个共产党”呢?这个“样子”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原文刊于6月15日《解放军报》,有删节)
让弃考少一些无奈
徐 敏
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高考的弃考率在10%左右。据此测算,今年全国有近百万高三学生弃考。高考“人生转折点”的意义渐渐弱化,学子的选择变得多元,总体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弃考学生主要有两类。一是放弃内地高考,选择“洋高考”,出国留学,这类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二是一些来自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成绩平平,估计只能考上三本或专科,即便大学毕业也很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后者,被动弃考的居多。
被动弃考生让人想起韩少功的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他这样描写乡村青年,“如果你在这里看见面色苍白、人瘦毛长、目光呆滞、怪僻不群的青年,你就大致可以猜出他们的身份,大多是中专、大专、本科毕业的乡村知识分子。他们耗费了家人大量钱财,但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正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自我心理压力……”或许正是预见到这样的“结局”,不少学生选择弃考。
怎样让被动弃考少一些?从基础教育层面来看,要补足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短板,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从高等教育层面看,各类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办出特色。而教育部门也别按照固化思维把大学划分成“三六九等”,并据此进行资源配置,应促进各类学校平等发展,鼓励各展所长。
对于弃考的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社会方方面面应为他们搭建多元成才道路。例如,通过成人高校、网络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给他们提供学历提升、职业能力增强的机会。这样,弃考的无奈才会减少,一年一度高考所承载的“重负”也会真正变轻。
(原文刊于6月17日《解放日报》,有删节)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1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