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探秘中国会计博物馆:清朝买官给开收据
      时间:2013-05-02 12:25

  一本账簿能记多少年?从乾隆51年一直记录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可不是随口胡说的,证据就在位于二经街的中国会计博物馆里。5月1日,沈阳晚报记者探秘中国第一家会计博物馆——中国会计博物馆,虽说会计这一职业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会计博物馆内的展品却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百岁股票和70岁债券

  你知道吗?不起眼儿的二经街上也有一个“中国第一”,那就是中国第一家会计博物馆——中国会计博物馆。虽然已经成立两年的它对公众免费开放,但绝大多数沈阳人却对它很陌生。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第一家专业展示会计历史的博物馆,该博物馆现有展览面积500余平方米,分为历史馆、综合馆、展示馆三部分,拥有各类珍贵展品6000件。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上海的飞乐股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股票,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炒股了,1872年李鸿章建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为中国最早发行的股票。在中国会计博物馆内,记者看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天抚顺界杨伯堡河西华兴利煤矿总公司股票,当时一股计银100两,该股票系为资助军饷而发行,是比较少见的。

  作为全民抗战的一个缩影,一张早已泛黄的国民政府抗战救国公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张债券是民国28年(1939年)发行的,债券上有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次长邹琳和徐堪的签字和印章。债券左上角有清晰的“国民政府财政部救国公债之章”的钢印,债券背面则是英文。

  中国会计博物馆负责人介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财政部为补充军费需要,发行了大量“救国公债”,像这张救国公债规定,利息每年4月30日付一次,民国46年全部还清。

  清朝买官给开“收据”

  在历史馆内,一张印有“正实收”三个大字的单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中国会计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买官收据。现代社会,卖官买官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但在旧中国历史上,这一行为被叫“捐制”,就是捐官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银两后,手持买官收据就可以等着任职了。不过,那时卖官收入的银两,要如数上缴国库,当然也不乏中饱私囊者。

  这张买官收据详细的记载了买官者的姓名、买官花费的金额、取得的官职,由于只捐了37.8两,当事人只捐个“双月巡检”,这一职位在清朝时期为正九品。

  有趣的是,这张单据上不但写明了买官花费的金额,注明了买官者籍贯及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的姓名,而且还记载着买官人“身中(等)面白无须”等相貌特征。可以看出“正实收”分为存根和正页,而且还要盖骑缝印。“正实收”三个字,恐怕是正大光明地实际收到的意思了。

  乾隆年间老账簿里藏玄机

  展示馆主要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票证、票据、量具、算具等实物为主,更加直观的呈现了会计历史。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一本至今足足有227岁的老账簿,堪称中国会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本名为“富公会收支银钱总账”从乾隆51年(1786年)开记,一直记录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更为珍贵的是,这个老账簿里还藏有玄机,那就是账簿中还附有一个家族族谱。

  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工业券……各式各样的票,成了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在中国会计博物馆内,记者看到了当时在中国各地流通的票证,比较常见的票证有粮票、油票、布票等。不过,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较少见的品种,如马桶票、木脚盆票、孕妇、婴儿、幼儿专用票。

  要说中国会计博物馆内有一座“山”,这可不是开玩笑,在展示馆内,一座由81个算盘组成的算盘山让记者大开眼界。这81个算盘不仅长短、形态、材质各异,而且分属不同时期,有的从年头看甚至已是爷爷级。

  除了算盘大聚会外,记者还看到了手摇式计算器,别看它有些其貌不扬,但却为造两弹一星立下汗马功劳。(记者 白昕 实习生 周初阳)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