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历史上的今天:世界献血日 揭秘献血日的历史来源
      时间:2013-06-14 14:15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或称世界献血者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 WBDD)。

  历史来源

  早在1665年,英国科学家第一次尝试用输血的方式拯救了一条小狗的生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发现,有些人输血安然无恙、有些人输血却死亡。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通过实验,发现了ABO血型,解决了这一难题。世界献血日6月14日正是卡尔的生日。

  首次“世界献血日”的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感谢您。”其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2005年5月24日,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上,192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通过决议,决定认可世界献血日为国际性纪念日。

  每年各有关组织会选定一个主题和一个城市作为宣传中心。

  世界献血日——2013

  今年是世界献血者日十周年纪念日,其侧重点是:献血是拯救生命的礼物。世卫组织鼓励所有国家突出讲述那些通过献血而使其生命得以挽救的人们的故事,借此鼓动常规献血者继续献血,并且动员那些健康状况良好但又从未献过血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献血。

  今年活动的目标是:感谢献血者提供的救命捐赠;促进自愿无偿献血;说服卫生部作出承诺,在100%自愿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实现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自给自足。

  2013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办国是法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一直通过其国家血液服务机构(Etablissement Français du Sang)鼓励人们自愿无偿献血。将于2013年6月14日在巴黎举行全球活动。

  献血的益处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2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 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再说,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 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决不会影响健康。

  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

  1.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献血注意事项

  献血前

  献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公斤),女性不低于45千克(公斤)。

  3. 血压:收缩压12~20千帕(90~150mmHg);舒张压8~12千帕(60~90mmHg),脉压差大于4千帕(30mmHg)。

  4. 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 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者血液化验有哪些项目?

  1.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 男性大于1.052,女性大于1.050。

  2.血型定型: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在有条件的地区或Rh阴性率高的地区,应做Rh(D)定型。

  3.肝功能检查: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为指标,赖氏法测定应小于25单位。该指标不合格不宜参加献血,但不表示肝功能必定有问题。

  4.血液传染病检查: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四项。凡检查阳性者不得参加献血。

  1.献血前最好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军人证等身份证明。

  2.献血前两餐不吃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鱼、油条等。以防止血液浑浊。

  3.当日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鸡蛋等。

  4.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

  5.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要知道健康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千万不要有思想顾虑。

  6.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7.献血前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8.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要喝酒。

  9.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

  10. 献血前几天应该以素食为主,少吃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蛋白质过高的食物,这是为了确保血液的治疗,避免血液中出现过敏的物质。

  11. 献血前要吃早餐 献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应该暂缓献血;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间以及前后三天献血。

  献血后

  献血后如何保护针眼?

  对针眼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将减少或避免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献血后应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以胶布固定,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分钟。

  2.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少在4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

  4.针眼处1-2天内不沾水。

  献血后运动注意事项

  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献血后喝茶禁忌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易与蛋白质和铁相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进而影响献血者血细胞的再生。因此有饮茶习惯的朋友,在献血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与茶暂时保持距离,可喝点果汁如猕猴桃汁、橙汁等,既可解解茶瘾,又可补充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血细胞的再生。

  正常人在献血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气虚、血虚的症状,但适当服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的药膳,对于促进血液的再生还是大有裨益的。

  历史点评: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每一个无偿献血者的爱心和献出的血液,都可能使一个宝贵的生命获得新生。感谢那些无私的人们捐献其血液拯救生命,增进素不相识者的健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