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毛泽东力劝儿媳刘思齐改嫁:是时候了(5)
      时间:2013-07-09 14:08

  毛泽东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认为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但毛泽东只选诗中的这四句送给刘思齐,看似状写庐山壮丽自然景色,实抒高蹈出世不满现实的心情,但意境浩阔雄浑,大度超凡,“笔下殊有仙气”,读来确实能开阔心胸,“消愁破闷”。而从某种角度来说,庐山会议上的毛泽东此时此刻何尝不也是借古人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呢?而对李白诗中“琴心三叠”的境界也只能心向往之了。

  正在北大俄文系学习的刘思齐的身体状况,一直是毛泽东的挂牵。毛泽东信一开始就改变了称呼,叫刘思齐“娃”,这在毛泽东的家书中还是第一次。一个“娃”字,无限情深,就像母亲唤儿的乳名一样亲切,那份呵护那份疼爱那份血浓于水的博大的爱,跃然纸上。

  为让刘思齐“消愁破闷”,毛泽东建议她在“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希望她早日恢复健康。但当毛泽东从庐山下来后,得知刘思齐多次受江青的恶气,又于1960年1月15日在上海给刘思齐写了一信:“思齐儿:不知道你的情形如何,身体有更大的起色没有,极为挂念。要立雄心壮志,注意政治、理论。要争一口气,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也为那些轻视、仇视的人们争这一口气。我好。只是念你。祝你平安。”

  毛泽东力劝刘思齐改嫁,说:“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

  1961年秋,以顽强的毅力与衰弱多病的身体抗争着的刘思齐,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

  转眼间,毛岸英牺牲已经11年了,刘思齐也从一个18岁的少女迈入了而立之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刘思齐不知流过多少泪水,不知经历过多少个子夜梦回。她没有了丈夫,如今连令她爱戴尊敬的父亲一年到头也见不着一面;她有苦无处诉,有忧无人分,有屈无处申,有累无人担;她孤独无依,寂寞冷清。对此,毛泽东非常焦急,多次劝思齐找个合适的男友,成个家,总不能让她就这样为牺牲的岸英守寡,孤单地度过一生吧?

  1961年6月13日,毛泽东提笔给刘思齐写了一封家书:“女儿:你好!哪有忘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脑痛要注意。是学习太多的原因。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是啊,毛泽东怎么会忘记他的这个女儿呢?他的内心依然牵挂着思齐,尤其是她的终身大事。无奈之中,他便让思齐的妹妹邵华去劝她。情深意笃的刘思齐说:“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有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再婚的事?!”

  “女儿”道出的“心结”,令毛泽东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感动了,他哭了,老泪纵横。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思齐对岸英的爱有这么深这么真!同时他也为自己的“疏忽”感到难过和内疚。不久,在毛泽东安排下,由中办负责,让秘书沈同陪她们去朝鲜为岸英和长眠在那里的志愿军烈士们扫墓。临行前,毛泽东拿出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每人添置了一身新衣服,嘱咐说:“你们去看望岸英,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准用公家的一分钱;不要惊动朝鲜的同志;住在大使馆里;也不要待得太久。”

  刘思齐探望丈夫毛岸英的心愿实现了。抚摸着那冰凉的墓碑,她的心碎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今,她真的相信岸英已经离她而去,到了另一个世界,留下孤独的她,但她又是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啊!

  “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这是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经常讲的一句话,告诫军事指挥员应该当机立断,不能优柔寡断,错过战机。毛泽东以前就曾多次耐心地开导刘思齐,方式比较委婉,但这次却是直言相劝:“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言辞非常直接,但语气又相当含蓄。毛泽东的这封家书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一个公公劝自己的儿媳改嫁,并始终把这件事当做自己的一个未了心愿,这不仅增添了毛泽东个人人格的无穷魅力,而且也给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提供了许多启示。

  刘思齐被毛泽东的真情实意深深打动了,从此她听父亲的话,下决心走出往日生活的阴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就像她自己怀念父亲时所说的那样:“尤其是在岸英牺牲后,他关心着我的思想,我的学习,我的工作,我的健康,甚至我闲暇时阅读的书籍。到后来,他像慈母一样关心着我的婚姻……”

  毛泽东为刘思齐的婚姻大事确实花了不少心思,托过不少人。最后还是在时任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的刘震介绍下,认识了从苏联留学回来的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在见面之前,毛泽东经过了解得知:杨茂之30挂零,大高个,精壮结实,忠厚老实,人品没有问题,父母都是渔民。而在苏联时,刘思齐和在苏联学习空军指挥的杨茂之尽管没有交往,但也见过面。于是毛泽东就叫刘思齐与杨茂之来往一段时间,相互了解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刘思齐同意了。

  1962年2月,刘思齐和杨茂之的婚礼在北京南池子刘思齐的四合院中举行。终于了却了心思的毛泽东,欣喜之余手书一幅自己刚刚创作的《卜算子·咏梅》,作为新婚的贺礼,并给了300元钱叫刘思齐自己购置礼品。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用他瑰丽浩瀚之才,把美好的人格寓于梅花之高洁完美之中,这不正是诗人毛泽东自己人格和气度的真实写照吗?他把这首诗词送给新婚的女儿,可见他对刘思齐的爱,对刘思齐和儿子岸英之间的伟大爱情给予了高度的赞颂。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