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透视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新动能
      时间:2019-12-23 05:16 作 者:

  中国经济已经很确定地结束了自改革开放后长逾30余年的高增长,近年一直在一个大的箱体里调整,这一调整比人们预计的要长、要艰苦,历史地看可能需要20年(大致是2010-2030年)。

  如果能实现自我超越,中国将成为现代化高收入经济体,然后继续发展,大致在21世纪中叶恢复到1820年GDP占比全球32.9%的水平。

  不是讲大话,很多机构都做过研究。例如,2010年渣打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团队预测,到2030年主要大国的名义GDP占全球的比重将改写为:中国24%,欧盟(27国)14%,美国12%,印度10%,日本3%。即使那时中国的经济规模是美国的2倍,人均GDP也不过美国的一半。

  所以未来10年何去何从至关重要。

  中国的希望在于,今天的基础条件更好了(硬件、软件和新消费者结构),发展方向是向好的(如龙头集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善经济、绿经济),同时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我在调研中深感,中国经济正从“粗时代”走向“精时代”,从“浅时代”走向“深时代”,从“老时代”走向“新时代”,一言以蔽之,方向是精、深、新。

  中国经济能否转型成功?要看创新力,要看精深度,要看高效率。如果沿着上述路径演化,中国经济必能龙腾天下,福泽人民。
  
  上篇:中国经济的新基础条件

  中国经济的基础条件正在发生哪些转变?这是下一个10年的基础。主要谈三点,即规模,水平,新消费者。

  规模

  大家都知道,市场规模大,有助于提升专业化分工效率,这是增长之基。我补充一个新看法,就是大市场(规模)加上差异化(类型),有助于容纳更多企业发展,从而保持多样性,并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提升效率和消费者剩余。

  前几年到广东华帝和宁波方太调研,发现它们的供应链很不同,华帝的供应商以珠三角为主,方太以长三角为主,并存不悖。

  今年调研PATH(平安、阿里、腾讯、华为),发现看起来不是一回事的它们,在智慧城市等N多领域都在竞争。阿里云很强,但腾讯云的季度收入已追到接近阿里云的一半,华为也把云服务视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不容有失。阿里电商一骑绝尘,但面对美团点评和拼多多的崛起,也已抑制不了。多元化和竞争,益处多多。

  同时,中国的市场规模正在被品牌化、品质化、龙头化、连锁化,倒下来的主要是小散弱的主体。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在全国分别有差不多7000家和5000家店,杨的目标甚至是“全国开3万家店”。河南开封人张红超从在郑州卖刨冰起家,他的新鲜冰淇淋-茶饮连锁“蜜雪冰城”2018年底全国门店突破5000家,2019年又开了2000家。这就是规模化市场的力量。

  南京一年吃掉1亿只鸭子,武汉一年吃掉30亿只小龙虾,中国还有50万家奶茶店。10亿大众对价格非常敏感,能坐汽车不坐火车,能坐绿皮不坐高铁,能坐高铁不坐飞机,但长期看,这都是会改变的。

  中国市场的扩容,以及品质改善与升级,还是进行时,远未结束。

  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8万亿元,光是住和吃的相关就业人员就超过2700万(2017年数字)。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5.13万亿元,过去24年年均增长17.7%,但目前中国的人均国内出游次数不过是一个季度一次。

  所以,不要怀疑中国市场未来的规模,无论是量还是质的意义上。

  水平

  中国经济基础条件的第二个重大变化,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数字化、互联网、电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已达到相当高水平,甚至超过不少发达经济体。

  到2018年末,中国4G用户达11.7亿户,移动电话总数达15.7亿户,全国有24个省(区、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每百人100部。5G也已启动。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超过世界的2/3;农村公路里程中,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和99.5%;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世界第一。中国的港口、民航、邮政、快递也有巨大变化,如果通用航空更开放,物流“最后一公里”更好解决,将会更好。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完全能支撑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些超前。基础设施改天换地,线下线上比翼齐飞(线上如移动支付、微信、微博、短视频、社交平台等),不仅为产品从发达城市下沉创造了更好条件(这是拼多多、抖音、快手崛起的一个背景),也为现代都市圈更加集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如“同城化”、“1小时经济圈”)。

  1978年末中国只有193个城市,2018年末为672个,且城市人口、占地规模明显扩大,1981年至2017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6.6倍,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越来越畅顺和无缝化。

  新基础创造新机会。比如前面讲到的品牌连锁化;比如蔚来汽车这样的新事物,在292个地级以上城市都有用户,这是因为同步化的信息共享,可以创造产品的长尾效应;又如互联网培训、社交电商、短视频的发展,促进了知识和消费的普惠,提供了低门槛创业机会。最近一年,超过1900万人从快手平台获得收入,国家级贫困县在快手的卖货人数约115万人,年销售总额达到193亿元。这些机会以前都是不存在的。

  基础设施的便捷化,重塑了时空概念,会加速品牌企业的全国化布局和能力外溢。我在全国各大城市都看到龙头企业在建第二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等,大企业资源的“分布式配置”,和基础设施改善是分不开的,异地同步办公已经常态化。

  新消费者

  出生在1980年之后的7亿多消费者,比之前的代际人群,有着更充分的细分,更个性化的主张,更高的审美和性价比要求,消费也更加社交化、碎片化、分享化、速捷化、情感化。

  前一段到佛山调研一家小家电公司,惊奇地发现小家电竟然有如此多的品种,如电炖锅、养生壶、酸奶机、榨汁机,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互联网和新消费人群互动,发现新需求,细分,再细分,超细分。由此又推动柔性供应链的形成。小家电新锐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长远远快过大家电公司,每年都在30%甚至40%以上,它们的崛起在相当程度上是新消费人群造就的。

  新消费群体正在拉动新的供给机会。他们喜欢“新国货”,喜欢种草和带货的直播网红,喜欢定制礼盒和明星定制款,喜欢宠物,喜欢“超方便”。深刻影响新消费人群偏好的因素有:社交媒体(过去购物是知道自己要买什么,然后搜索和决定;现在是被社交分享激发,购买很多计划外的产品),乔布斯开创的苹果风尚(让即使买不起的人也懂得什么是好设计),以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时尚,明星,音乐,视频,IP,消费金融支持,等等。

  喜欢尝新的网生消费人群,正在定义新市场和新规则。

  写到这里,结论很清楚:今天中国经济的基础条件,是能够支持高质量、可持续的新发展的。

  下篇:中国企业的创新路径

  通过上篇可以推知,今天中国企业的创新出发点,是以数字化和高铁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以及新消费群体。而中国企业的落脚点,一个是好(高质量、精、深、新),一个是善(social good,重视环境、社会、治理、员工、利益相关者价值)。

  从出发点到最后的落脚点,中间就是路径选择。这里再谈三个方面,即创新的态度,专业化的创新,以及如何为创新进行投资。

  用正念去创新

  这些年卖点论、风口论、抢占心智论,等等,十分流行。不少企业挖空心思拔高自己,虚虚假假,以为这就是创新,消费者就会认。

  其实很多创新,乃是把本来就该坚持的本分,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做好的自然结果。这方面vivo、方太做得都非常突出。

  上个月我在西安去了一家网红烤肉店,本着“传统味道,匠心执着”8个字,已开了27年,一直不扩张,现在也只有5家店,但每家都要排队,翻台率很高。店主告诉我,西安有3000家烤肉店,但没有一家能像老孙家牛羊肉泡馍那样成为一个品类的代表。他希望通过标准化,看自己能不能成为烤肉标杆。

  “也没有很特别的,就是肉类、孜然、辣椒等各种原料都千方百计找最好的供应商,比如我们从不用冷冻过的肉,孜然也一直选新疆一个地方的,牛肉只选一个部位的,刀法也完全标准化(一个部位切几刀、从哪里切、用多少力),在不同炉子(电、气)上的烤法也都标准化、精确化。反复试验,最后找回30年前最初吃烤肉时的那种感觉,然后就是坚持。”

  前一段我碰到一个“淘品牌”创始人,2006年就借助淘宝创业,他回顾,很多“淘品牌”都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主要是它们习惯通过某个独特卖点加上流量支持,火起来后没有回到根本,把供应链、生产、物流、服务整个体系建设好,最后成为“短命的创新”。

  把“正”的东西真正做好,不断改善,再与时俱进,创新自然就来了。
  
  用专业主义去创新

  最近我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接触过几个创新型的创业企业,都是专才创业的典型,都没有走太多弯路,成功概率很高。

  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公司:2016年成立,目前有50多人,研发人员占60%以上,硕士以上16人,博士5人,海外留学6人。创始人王嘉显是80后,香港大学再生医学博士,专注于心脏再生领域。

  艾尔普公司采用的技术方向是日本科学家2006年突破的,2012年获得诺奖。艾尔普再生医学2017年就获批国家人类遗传信息服务平台唯一授权的中国难治疾病iPS细胞库。全国第一个基于iPS技术的心衰细胞治疗项目也已取得医院临床研究的伦理批件,正在进行国家备案及患者筛选入组等事宜。

  雪浪数制:2018年5月成立于无锡经济开发区,创始人王峰是原阿里云ET工业大脑总经理,此前还在NI(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IBM等科技公司工作。阿里的王坚院士是他的引路人。

  王峰设计了自主可控的雪浪OS 5G新型工业数据操作系统。创始团队来自阿里云、百度、微软、ABB、西门子等互联网及自动化公司。

  和2012-2015年那段时间,很多“双创者”言必称互联网思维,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所不同,王嘉显、王峰他们给我的印象,首先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行家,然后才是创业者、创新者。我隐约觉得,下一个10年,将是专业化创新的年代,生产性创新的年代,乱拳打死老师傅、烧钱烧出未来的模式基本行不通了。

  无形的方面为创新而投资


  这个月我到美的集团调研,好几年没来,惊讶地发现,20年前我采访美的空调时的工厂片区,现在建成了美的中央研究院,400多亩,其中有二三十个一流实验室,整个园区像大学校园。我印象中只有华为松山湖基地和平安张江后援基地的环境比这里略胜一筹。

  美的是2011年前后开始转型的,目标是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效率驱动包括:制造效率提升、资源效率提升、自动化信息化、去产能去库存。美的的“双去”比政府在2015年12月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早了4年多。

  从那时起,美的不再扩建园区、生产线,把资金沉淀在钢筋水泥上,还退出了一些工业园,而把钱投到“人头”、技术研发、数字化能力建设、全球化拓展(如获得东芝白电5000项专利和品牌,收购库卡、高创等),以及IoT等新产业布局上。截至2018年的五年间,美的累计科研投入300亿元(2019年预计超过100亿),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设立了28个研发中心,在硅谷设立AI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外籍资深专家超过500人,家电领域发明专利数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

  美的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四层结构:工业APP及SaaS、工业云平台、SCADA联机平台及边缘计算、机器人及自动化,目前已在20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应用,包括广汽集团、万科、安踏、宁德时代等领军企业。

  在PATH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新的行业赋能者,这就是美的。美的能成为中国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市值第一,成为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无法再买入的公司(上限为公司股份28%),绝不是偶然的。

  方洪波对我说:“我们的钱,几百亿的钱,都投到无形的地方去了,那就是人,就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就是精益化能力的提升。”这个话,和我在PATH听到的很相似。

  小结
  
  我所看到的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告诉我,在精、深、新、数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在积极向前走。质的变化正在发生。

  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说,他们最新一期招收的创业黑马营,111家新创企业的创始人,80后占54%,70后占32%,75%的企业有至少3年行业积累,90%以上的企业年营收在5000万以上,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消费(39家)、企业服务(24家)、医疗健康(11家)、教育(11家)、先进制造(8家)、大文娱(8家)、人工智能(4家)、汽车交通(4家)、其他(2家)。而最让我欣慰的一个数字是,77%的企业不依赖融资(没有融过资),靠自己造血。

  现在的融资环境没有以前那么热,77%这个数字说明,中国市场有大把机会,容纳得下优秀的创业者,市场会给真正的创新者让路。

  最近在一次演讲中被问到:“贾跃亭的失败,跟当时投资人的热钱助推,有没有关系?”

  是的,夏季的花,开不了太久,冬天的松柏,却能长青。

  我在调研的很多企业还听到,并不是领导强迫员工加班,是员工主动加班。以前是领导不走员工不走,现在是,员工不走,领导也不好意思走。很多人都说,现在不容易赚钱,必须做更难的事情,才能赚到钱。

  我并不主张年轻人过一种无比紧张的“倍速生活”,但晚上办公楼灯火通明、晚餐还在排长队等场景,还是会让我感动,我们中华儿女自有一些天然的底色,有一种基因,那就是自我加压,忘我奋斗。

  这是中国复兴最大的一张牌。我们的“王炸”!

  有这样的牌,中国经济没有任何理由,在现在这样一个水平上就被锁定、被固化。

  为一切创造的力量创造更好的环境——这就是我对2020年代的最大期盼。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