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事件 >
    囤粮用苇苫囤为降低成本
      时间:2013-06-14 13:38

  虽然损失并未达网传的“近亿元”,但在以农为本及强调粮食安全的背景下,黑龙江林甸县粮库大火事件,还是引发了国人的极大关注。

  早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事发前,林甸粮库里密集矗立着上百个苇苫(shān)粮囤,这些粮囤均是用易燃的干苇草制成。在以防火为第一要务的粮库里,一个个苇苫粮囤,就相当于一颗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最终,电线短路打火以及天气的意外,引燃了这一颗颗巨大的“炸弹”,并造成重大损失。

  另据了解,不止林甸县,在黑龙江等的其他粮库里,苇苫囤也大量存在。而苇苫囤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弥补粮库仓容不足。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综合处副处长郭辅军表示,由于黑龙江是产粮第一大省,仓容一直严重不足。国家也意识到了此问题,并在新建仓容指标上向黑龙江倾斜。

  但他认为,如不启动市场机制,还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郭并未指出是何种市场机制,只表示这要由国家决定。

  昨日,中储粮肇东直属库主任、曾临时抽调为林甸直属库“5·31”救灾抢险指挥部副总指挥的曹冰寒向早报记者表示,建议让更多的主体,如中粮集团、原先的地方粮库等,都参与到政策性粮食的收购中来,而非现在这样由中储粮一家来承担。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微博)则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由政府主导的粮食生产、流通机制,就无法解决粮库超负荷存储的问题。

  至少有130个苇苫囤

  在林甸收购粮食的黑龙江庆粮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跃海就表示,自己不敢用这种草制的粮囤,“害怕着火啊,咱是私人经营,损失了都是自己的”。

  5月的最后一天,林甸天气有些异常。

  根据天气预报,当天的风力是3-4级,但到了中午时分,风力却骤然变大,达到了7-8级。林甸当地一位体重有一百六七十斤的粮食收购人描述称,“我这么重的人,站也站不住。”

  当天气温非常高,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当时温度34℃。

  与此同时,林甸粮库里的部分工人正在粮食输送机边忙碌着。这天是粮库根据国家临时收储政策规定,“敞开收购”农民粮食的最后一天,据报道,当天有1万斤玉米要进库。

  但一场大火打断了工人们的工作。

  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称,“由于穿过(粮食输送机)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

  粮食输送机电线短路打火,最终演变成粮库的连营大火,并造成重大损失,一个重要原因是,大火引燃了位于粮库东侧的70多个苇苫囤。

  事发前,林甸粮库里有130多个苇苫囤,存储着林甸粮库里近一半的粮食。6月5日,早报记者在林甸粮库的东南角看到,仍然有五六十个完好的苇苫囤,密集地矗立在一起。

  林甸粮库副主任罗洪权表示,在今年春季收购粮食的过程中,粮库一手忙着收粮,另一手还得同步做粮囤,“每天做1-2个囤子”。

  为何建设苇苫囤?中储粮解释称,1998年以来,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落实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允许在部分仓容不足地区建设露天储粮设施,林甸现有露天储粮均经过有关部门批复同意。

  实际上,林甸粮库里的苇苫囤由来已久。

  吴振平曾于1993年-1998年在花园粮库(林甸粮库2008年前称花园粮库)工作,并负责现场作业。他回忆说,当年最多时建设过六七百个苇苫囤,只是当年一个才100来吨的容量,远没有现在每个500吨左右的容量。

  而到2000-2001年,林甸粮库里苇苫囤的数量仍有728个。当年,林甸粮库自己动手制作苇苫囤,还被认为是压缩开支的优秀经验。

  实际上,不止林甸,黑龙江很多粮库都用苇苫囤来存储固定仓容无法接纳的粮食。如曹冰寒所在的肇东,也建有大量苇苫囤。

  这种草制的简易粮囤虽然扩大了粮库的容量,但却是一个巨大的火灾隐患。

  在林甸收购粮食的黑龙江庆粮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跃海就表示,自己不敢用这种草制的粮囤,“害怕着火啊,咱是私人经营,损失了都是自己的。”

  罗洪权承认,露天储存要求(防火)难度更大,因此落实人员死看死守,24小时安排人员巡查。

  即使如此,也没有避免这次大火的发生。

  对于林甸粮库内的苇苫囤是否过于密集的问题,曹冰寒称,间距也符合要求,为3-4米。为何配电箱短路打火就直接烧到了苇草、麻袋等易燃物?他表示,粮食输送机本身就宽约1米,此外还需要靠近苇苫囤或堆垛作业。

  如何避免类似火灾再次发生?郭辅军说,正在试验隔火材料,来取代易燃的苇苫囤。

  “缺钱”建钢板粮仓

  曹冰寒称,粮库不可能都自己建钢板仓,“难度太高,建不起” 。收购政策性粮食,粮库可获得国家补贴,具体为每吨收购费用50元,保管费用92元。但这些收入与粮库日常运营费用“刚刚打平”。

  早报记者在林甸粮库里还看到,与苇苫囤比邻而居的是大量标准厂房式钢板仓。显然,这些钢板仓是更安全、更有效的粮食存储库。

  钢板仓和苇苫囤比邻而居的情形,可以说是林甸粮库几十年来的一个缩影。虽然钢板仓等固定仓库经过了几次“跨越式”扩建,但还是未能将苇苫囤全部取而代之。

  参与了1968年花园粮库重建的刘金山说,粮库于1961年建起,中间被毁坏一次,1968年又重建,而当年只是建成两个长50米、宽11米的简易库房,固定库容还不到1万吨。

  1998年,全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包括花园粮库在内的林甸县多个粮库企业退出计划经济阵地,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竞争主体。

  粮改开始后的两三年,花园粮库共筹资530多万元进行改造,占地面积由原来的7.4万平方米扩建为22.2万平方米,也就是花园粮库现在的场地大小。同时,新建二型标准库房一栋,新建钢结构储备库3000平方米。

  到2001年,花园粮库被批准为国家2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项目之一,获得投资1680万元,专项投资572万元。

  经过这两次契机,花园粮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到2002年,粮库固定仓容扩大到3万吨,超出粮改前3倍;硬化地面3.3万平方米,超出粮改前5.5倍。

  2008年,花园粮库被收归中储粮,此时的名义为“全权委托经营”,2011年直接更名为中储粮林甸直属库。

  郭辅军表示,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接管花园粮库后,为其扩建了4万多吨的固定仓容,使其仓容从3万吨扩展到了现在的7.6万吨。

  在林甸粮库迅速发展的同时,林甸的其他粮库却在衰落乃至消亡。如红旗粮库被拍卖,为私人所有。在2004年与林甸粮库一起被确定为黑龙江269个粮食购销骨干企业的林甸一(粮)库,现在已拆迁他用。

  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即临时储备粮)等政策性任务,如今都落到了已成为中储粮直属库的林甸粮库头上。

  林甸粮库虽经过几次“跨越式”发展,但库容仍不敷用,不得不建设大量苇苫囤来存储粮食。以今年为例,火灾发生时林甸粮库储存着各类政策性粮食14.7万吨,近一半存储在苇苫囤中。

  林甸粮库为何不自己建设标准的钢板仓?郭辅军表示,“它(林甸粮库)没那个能力。”

  曹冰寒称,粮库不可能都自己建钢板仓,“难度太高,建不起” 。曹冰寒表示,收购政策性粮食,粮库可获得国家补贴,具体为每吨收购费用50元,保管费用92元。但这些收入与粮库日常运营费用“刚刚打平”。但他没有透露粮库做贸易粮的收入高低。

  建设粮库没钱怎么办?曹冰寒说,没钱就向国家申请,“看有没有机会国家给一部分钱。”

  由于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粮库仓容普遍不足,只能根据轻重缓急来选择优先投资,“五个手指头(国家)得挑最重要的,和全省行业来比,我们这边不算很重要的,所以资金拿不到我这。”

  曹冰寒说,“北大荒”建三江地区粮库的超负荷压力最大,“国家已经给钱建了四个库,正在建设呢。”

  郭辅军说,国家也意识到了黑龙江仓容不足的问题,去年新建300吨仓容指标全给了黑龙江,今年100万吨指标给了70万吨。

  早报记者询问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直属库的数量和总库存量,但他称这些需要保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