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破解把“纸”变成“钱”的瓶颈,上海将以承接国际技术转移为重点,建设以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核心、长三角为主要辐射区的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
在6月12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闵行区区长倪耀明介绍了《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他表示,将举全区之力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2017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七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闵行区是其中之一。
瓶颈难题待解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世界性的难题,瓶颈到底在哪儿?又如何有针对性地破解这些瓶颈?
闵行区副区长吴斌表示,瓶颈首先在于转化渠道不畅通,“科技成果和市场化、产业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范畴。要跨过去,当中有‘死亡谷’。我们一直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怎么达到,目前来看渠道不畅通。”
而要跨过“死亡谷”,必须有既掌握科技成果的内涵又了解整个市场需求的企业性机构来助推。但目前,整个国内包括上海来看,这类机构都比较缺乏。
与此同时,吴斌表示,目前既懂市场运营、产业化运作,又了解技术内涵、科技成果的内涵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难度。
闵行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闵行区是上海老工业基地,也是制造业大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四家万人大厂都在闵行诞生,俗称“四大金刚”。闵行还有“五朵金花”(吴泾化工厂、上海焦化厂、吴泾热电厂、上海电化厂、上海碳素厂)等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台油压机、发电机组和汽轮机组,试制成功了“长征号”系列火箭。
2017年,闵行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7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29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8%,工业税收达299.5亿元,同比增长34.8%。
闵行同时也是上海的科创资源集聚区,2017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4763件,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上海全市前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9件,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3.9%。
倪耀明表示,闵行将推动实现技术网络全球化,积极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服务上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助推上海形成国际技术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
与此同时,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化,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东部辐射源,推动长三角技术转移协同发展。
作为上海全市唯一一个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集聚区,闵行也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化,集聚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落户示范区,形成航天、航空、船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说,要搭建军民双向转移平台,推动航天航空、船舶、核电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为了打通从源头端到企业端的转化通道,闵行提出要提供包括信息、载体、人才、资金、政策等保障支撑。
比如,为了优化成果转化资金保障,倪耀明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筹建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成果转化早期项目,并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投融资服务。
长三角技术市场要战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的七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有四个位于长三角区域,分别是上海闵行、浙江、江苏苏南、宁波示范区。
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表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科研科创产业以及产业化也是非常活跃,频度很高,而且交流最为密切。
不仅如此,这四个试点的定位功能各有侧重,比如宁波示范区主要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为核心,浙江示范区是探索“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江苏苏南示范区是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上海闵行示范区是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技术转移网络重要枢纽,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相关。
“这本身又形成一个梯度,为进一步辐射、扩散创造了条件。”张全表示,这四个试点有错位竞争,也有合作。
按照中央和国家的要求,上海闵行示范区在改革上要率先,在创新上要引领。如何体现率先与引领?
张全说,首先要加强长三角技术市场的融合发展。推动三省一市四个技术市场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建立长三角企业创新需求联合发布机制、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机制以及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互认机制等。
同时,要共同推动技术转移机构的蓬勃发展。目前,上海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长三角发展活跃,将构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协同平台,以长三角为核心,提供可供机构及从业者交流、学习和互动的渠道。
此外,长三角还要探索共建成果转移转化的引导基金。
张英表示,要以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推动研发机构开放协同及成果转化功能的日益发挥,为上海全市提供科创资源在产业创新方面的配置作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形成创新引领产业区域体系,成为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协同创新的重要节点。(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