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对于基础的商业模式已经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验证产品的是流量,验证成功的是变现。好的产品并不等于好的商业模式。提升流量的方式很多,但变现渠道却不像产品创新一样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很多的互联网产品而言,电商都是一条不得不走、但不一定都能走成的路。
扼住电商这头现金奶牛,就扼住了整个互联网一只翅膀。毕竟这是离用户钱包最近的网络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京东可以纵横捭阖,获得微信购物这样的国民流量入口。因为大阿里系事实上是几乎所有互联网产品的竞争对手。对于如日中天的抖音而言同样如此,抖音的购物车很大,装的是整个电商行业。
当然,京东在此次合作中也是重要的受益方。短视频促进电商销售的模式被称为“带货”。抖音这样重要的流量源,对于电商而言利益是一种短线、直接的利好。或者说,对于一年一度的618而言,这也是京东布局的众多流量入口之一。
流量的变现焦虑
虽然字节跳动多次否认其是一家“APP工厂”。但这家公司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无疑孵化出了一系列优质的APP产品。这种模式对于不断迭代的移动互联网竞争环境有着天然的优势,但这种模式也让这家公司产生了一些路径依赖。众多APP没有形成类似BAT那样的拥有一种“利基”商业模式,因此必须不断为变现而苦恼。
以抖音为例。根据抖音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月抖音DAU达到2.5亿,MAU达到5亿。
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微博。根据3月5日,新浪微博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业绩。2018年12月,微博的DAU为2亿,MAU用户为4.62亿。与之不同的是,微博的商业化探索已经是常态,2018年微博实现净营收17.2亿美元,净利润5.718亿美元。截止4月15日,微博总市值约为153亿美元。
字节跳动的估值比这个数字大很多。公开报道显示,去年10月字节跳动Pre-IPO轮融资,由软银、KKR和春华领投,共募集40亿美元,投前估值达750亿美元。
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抖音,字节跳动的几大核心App,都是内容型的产品。随着用户、流量的积累,也积累了商业化的焦虑。随着Pre-IPO融资尘埃落定,上市已经成为下一个目标,那么扩大盈利、或者压缩亏损,从而支撑估值,也必将成为一必须跨上的台阶。
目前(4月15日)百度589亿美元的市值,对应的是152亿美元的营收和41亿美元的净利润。据今年1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跳动字节在筹资活动中表示,预计2018年实现收入500亿元(74亿美元)至550亿元人民币。报道还称,字节跳动实现了这一预期的下限,主要是原因是“推迟了新功能变现进程”,广告收到也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
今年3月12日,张一鸣在字节跳动成立7周年庆典是发表了一次演讲,将公司定义为“务实浪漫——有同理心是务实,有想象力是浪漫”。务实浪漫或许是互联网产品和运营一条黄金律,但似乎对于经营也同样有效。唯有务实的财务数据,才有浪漫的估值。
短视频是一场持久战
短视频的兴起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主流的网络视频和他们背后的BAT们对短视频并不陌生。甚至追溯到视频网站的蛮荒年代,脱胎于YouTube的一众视频网站,最早的商业模型里,短视频是一切的基础。
但此短视频非彼短视频。早年的短视频,甚至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之前的短视频,更关注是内容,甚至是内容的新闻性。在这种模式下,短视频还是之前长视频内容的延伸。只是在有限的网络环境下,不得不变短。
而如今世代短视频的明星抖音,是一种移动互联时代的原生视频。手机是其主要的制作和传播平台,关注的是个体和自我。毫无疑问,一代产品是服务一代人的,同时也是基于这个时代的技术和市场的。
单纯用某个词汇,例如社交、音乐、垂直、草根,都不能全面描述当下抖音。正如王微当年土豆选的口号那样,这个时代的短视频让“每个人的都是生活的导演。”
但对于所有互联网产品而言,生当其时很重要。土豆网在历经风波之后,现在又开始“召唤全球有趣短视频”,将自己定义为“全球领先短视频平台”。但目前短视频的风口已经早已与这个平台无关。
然而情况是持续变化的。就像抖音能够后来崛起一样,短视频未来不会专属某个平台。持续的,随着技术和市场不断递进的竞争将不断演化和升级。
只要人类还在以来手中的这块小屏幕获得便捷的信息和廉价的娱乐,短视频的竞争就不会停息。甚至在短视频的产业链的沃土之上,还将成长出一些新的商业奇迹。
微视的生与死
验证这些商业奇迹的还是生意本身。看到短视频这个生意机会的,也不仅仅只有字节跳动一家。
腾讯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短视频产品微视。彼时,微博站在移动互联网的潮头,聚集着一众大V,甚至左右着互联网舆论的方向。甚至在2012年,一部几乎全部由微博大V担纲的电影《神探亨特张》斩获了第49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那个年代是微博的黄金时代。
腾讯微视,在当年直接对标的是微博。既然微博是以短文字、图片为主的社交,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移植一个短视频社交产品。这种思路在微信诞生之前,是腾讯的一种常规战略。
另一个因素是4G的商用。2013年,政府向三大运营商发出了首批4G牌照。在此前后,市场上对移动视频也普遍充满期待。
2013年8月28日,马化腾用“Pony”这个id在微视上传了一条8秒的短视频,拍摄的是腾讯甚至总部。2013年12月5日,Pony上传了他在微视上的最后一条视频。
腾讯的战略是正确的。甚至张一鸣在字节跳动七周年庆上都回忆了他看到微视时的犹豫“当时整条知春路地铁上都是腾讯微视的广告,微博的秒拍也在全力推广”,对于自家的短视频产品“我们心里有犹豫”。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看到。当一众新闻APP还在就图文兴趣推荐与今日头条苦战时,字节跳动开辟了短视频的新战场抖音。在短视频风起云涌之时,2017年4月,微视停止全部服务。
一年之后的2018年4月,微视重新上线。腾讯又回到了短视频这快移动互联网的头号阵地。不久之后的5月,网络上流传了马化腾、张一鸣在朋友圈针对抖音和微视的争端。这场战争白热化。
抖音在构建自己的短视频生态圈,腾讯用自己的社交帝国为微视保驾护航。来日方长,这个小心的屏幕永不停歇。
万物归于生意
互联网的一切从流量而来,一切又向生意而去。中国无疑在创造和引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历史。游戏出海,短视频出海,这是现代中国国力的全球折射,但基础还是要依靠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变现支撑。
中国的人口红利、消费红利、移动红利支撑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同样也让移动互联网经历着高速的生死迭代。从团购到直播,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蓬勃发展的短视频也正在经历互联网的成人礼——从流量到利润的生死一跃。
短视频的生意并不特殊,但优秀的产品经理和优秀的产品经营者或许并不重合。流量和商业化之争也将不断持续,正如我们在国民APP微信上看到的那样。或者百度、京东,不也都经历过这样的成长之痛吗?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