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初频频被传赴美上市的瑞幸咖啡4月18日再次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是在2018年11月完成的B轮融资基础上,额外获得的共计1.5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瑞幸咖啡投后估值29亿美元。
值得玩味的是,BlackRock是星巴克最大的主动投资者、第二大股东,也是全球最大的投资集团公司之一。而当前瑞幸和星巴克在中国正展开一场有关“王座”的激烈角逐。
对于本次双方融资的谈判细节,截至记者发稿,瑞幸方面并未对外透露更多,同时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一方面,有了BlackRock的背书和加持,瑞幸寻求IPO的进程无疑将更进一步;另一方面,瑞幸与星巴克有关中国连锁咖啡市场头把交椅的“龙虎之争”也必然升级。但这或许都不是最大看点。
市场“强心剂”
自2018年砸10亿重金入场,到接连获得两轮2亿美元融资、估值22亿美元,很多人认为瑞幸崛起背后更多是资本的力量。截至目前,瑞幸两轮投资方主要包括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君联资本等。
加上此前瑞幸“9个月巨亏8.57亿”数据的流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ofo”等争议,以及路透社报道的瑞幸正以30亿美元估值寻求美国IPO、预计最早今年五月完成的消息,让外界对新零售咖啡赛道的“烧钱”模式是否可持续、瑞幸是否“弹尽粮绝”走到尽头一度疑问重重。
这种背景下,BlackRock的入场,与其说给原本就躁动的市场再次注入兴奋剂,倒不如形容是一针强心剂更为贴切。这种情绪的安抚不完全因为它是星巴克最大主动投资者的身份。
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风险管理及顾问服务公司之一,为机构及零售客户提供服务。其官网数据称,截至2019年3月31日,贝莱德在全球管理的总资产达6.52万亿美元,涵括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替代性投资、不动产及咨询策略。
而能够吸引到这样一家体量机构的加持,如果说它仅仅也只是意图通过瑞幸快速上市实现财务投资套利,未免太小题大做。也正因如此,BlackRock决心同时手握星巴克、瑞幸两张“王牌”,无疑更多是对中国新零售咖啡赛道前景的战略级押注。
当然,这对一向以对投资人选择严苛著称的瑞幸而言,此番敞开怀抱,更加看重的也必然是以BlackRock为代表的美国主流投资者的背书,这也或将意味着瑞幸赴美上市的更进一步。
星巴克求变背后
无论如何,BlackRock的加持,给瑞幸和星巴克中国市场的角逐增添了更多戏剧色彩。
就近期双方公开的市场信息来看,当下火力依然是开店。
就在瑞幸本轮融资公开前一天(4月17日),星巴克中国高级质量经理尼力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发言,进一步对外释放了星巴克将加快开店、包括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以及尝试外卖的信号。
据尼力表示,截止到目前,星巴克在全国已经有3800多家门店,遍及140余个城市,旗下超5万名员工,每周超过900万笔订单。公司计划于2022年之前,在全国门店数量扩张至6000家,入驻230个城市。
尼力同时说道,星巴克一直以来的企业文化更多强调和顾客的连接和沟通,曾认为外卖业务不能更好的践行这种理念。但是面对客群的改变,公司也在作出外卖的尝试,并且在外卖业务中注入星巴克的品牌理念。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瑞幸也刚刚宣布新开合肥、佛山、沈阳和昆明等18座城市,集中在二三线,截至当前,瑞幸全国40城门店已达2073家。
按照瑞幸年初官宣的“小目标”,2019全年将新建2500家门店、年底总数超4500家,要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有了BlackRock的背书和更充裕的资金“输血”,势必还将加快脚步。
不过,正如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在2019年初接受路透社采访首次正面回应与瑞幸竞争问题时所指,瑞幸的很多门店都是“小门面”,不能与星巴克门店提供的全套服务相提并论。
但也正是这种“小门面”打法,让瑞幸在成本和市场规模扩张上寻求到了快速突围的空间。
显然,即便只有短短一年时间,星巴克从瑞幸身上切实看到了中国市场客群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二股东BlackRock的“转身”更加证明了这种判断,面对中国市场业绩增长和竞争的双重压力,星巴克不得不转变姿态。
而市场下沉及外卖的尝试,同时意味着星巴克未来在中国需要逐渐撕掉过去的“中产”标签,这也正是瑞幸用“新零售”一直在强调的“平权咖啡”。
在此背景下,星巴克究竟还能否坐稳中国连锁咖啡市场的头把交椅或许最快2019年底就能见分晓。但和中国新零售咖啡市场因此培育起来的巨大增量空间相比,这又或许并不那么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