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事件 >
    智慧酒店能否成为行业“强心针”
      时间:2019-07-18 09:29 作 者: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说AI,人工智能成为衡量一个产业有没有跟上时代潮流的标杆之一。对于不少酒店业者尤其是经济型酒店业者而言,从普通版本的酒店向智慧酒店转型,不仅仅要提升住客感受,更大的意义在于为自己招揽更多加盟商,改善投资回报率。
  先来了解一下,传统经济型酒店会有些什么问题?比如最常见的隔音差,隔壁在做什么你都很清楚;水压不稳,洗澡忽冷忽热;网速慢,进了电梯就没有网速了;部分硬件设施老化;入住和退房的办理速度不够快;缺乏客房服务等。
  这几年,酒店行业整体的房价和入住率都有所下滑,于是业者们开始寻找新的盈利亮点,比如前几年大家都盯着相对空白的中端酒店市场,但一窝蜂之后,蓝海市场容易变成红海市场,接着就诞生了一批有个性的酒店,比如铂涛麾下就孵化了数十个新型酒店品牌。然而,这些品牌并非100%都成功,一些品牌出现了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再在市场上看到了。
  随着竞争加剧和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首旅如家、华住、锦江系等都开始布局智慧酒店,包括人脸识别、手机开门、自助办理入住和退房、声控房内设施、机器人客房服务等。
  记者去实地探访过汉庭等新推出的智慧酒店,在现场可以看到,客人通过手机App订房后,可用手机自助办理入住,捆绑个人信息后,手机就是打开房门的钥匙。进入客房后,客人可用手机或是声控来调节房内的空调、窗帘、灯光、电视机等。机器人可以提供送餐和接收外卖等服务。
  由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颁布,上海市内酒店已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等“六小件”。客人如果向部分智慧酒店的前台索取,则送物机器人便会将“六小件”送至客房门口。
  这些智能化操作在表面上看起来,改善了住客的感受,让房内的自助体验更好,解决了网速问题,硬件得到提升,办理入住和退房的手续速度加快,且智能化客房服务,隔音方面也有很大改善。但在笔者看来,其实这些智慧酒店的AI操作背后,还蕴含着控制成本,招揽加盟商的商机。
  根据笔者的了解,一家100间客房规模的经济型酒店,投入资金应该在1000万元左右,其中每间客房的成本多则10万元,少则7万元左右,当然在多年前也有一些极低成本的单间客房成本仅5万元~6万元。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各类成本高企,尤其是物业成本和人工成本大涨,酒店的设计和施工周期越来越长,这也使得成本进一步提高,让酒店的投资回报期拉长。这几年,加盟商与酒店品牌方也发生过不少纠纷,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问题。
  智慧酒店的后台系统前期开发的确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而一旦形成体系,则可以模块化进行智能客房设施的装修,即客房内的硬件、声控系统、智能化设施等都按照定制化比例设计好,然后将规定尺寸和设计的图纸给到工厂,直接定制生产,所有的装配和基础装饰等直接在工厂内全部做好,当这些设备被拿到客房后,就好像搭积木一样,嵌入客房加以固定即可。模块化的智慧酒店,其所有的逻辑都是标准化的,包括所有的配色,每一项块状物都是标准化的,甚至走廊和电梯厅也是标准化的。
  如此一来,每间客房的硬件装修成本可以节省1万元左右,且由于这些智能化设备是事先在工厂就装好,嵌入客房所用施工时间比“从零开始”的装修时间要短很多,施工周期可能从半年缩短到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很多酒店物业都是租赁的,如果酒店方提前一个月完工,那么就少付一个月房租,继而增加了一个月的收入,一来一往是双向的叠加。
  更为重要的是,智慧酒店的建造和后期运维大大减少了人力,这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因素。其实在多年前,丽星邮轮已通过研发99元一夜的“我的客栈”切入百元内经济型酒店市场,一时间引起轰动,其当时就采用了一体化定制设备嵌入客房。可惜当年时机不够成熟,当时人工成本较低,而定制化设备的成本很高,导致每间客房的投入远远大于收益,最终无法大量扩张而淡出了市场。如今,人工成本大涨,每间客房装修过程中的人工成本从多年前的8000多元猛涨到3万元左右,一间7万元~8万元投入的客房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成本要砸在人工方面,着实让业者不堪重负。而智慧酒店的装修周期短,嵌入式的打造模式大量减少了人工投入。
  此种模式,成为不少经济型酒店吸引加盟商的最新法宝,因为成本可控且住客体验感提升后,这类酒店的RevPAR(指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会比较可观,如此一来,就可以缩短投资回报期。
  当然,智慧酒店并非没有挑战,比如必须要求业者具有强大的前期开发能力和启动资金投入;同时,具有设计感的智能化客房是需要有专业人士打造的,徒有其表的装修只是个伪概念;此外,所谓成本降低是相对而言的,智慧酒店经营者需要有规模化的效益才能降低成本,如果规模过小则很难分摊成本。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