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滴滴曾宣布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叫停了包括国内外卖、酒店票务等在内的多个非主业业务。但最近几个月,新的“非主业”故事也在逐步释放。
在国际化、车服之后,滴滴终于抖出新“包袱”。8月5日,滴滴将自家的自动驾驶业务推到台前。
这一次,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有意思的是,相比老对手Uber在自动驾驶业务上的频频动作,滴滴在自动驾驶业务上鲜少发声。
按照滴滴方面本次公布的信息,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 ,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均向张博汇报。
在此之前,2018年3月的“智能网联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张博的发言一度被视为滴滴官方对自动驾驶布局最详细的一次表述。
上述论坛上,张博公开表示,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滴滴会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车厂把车造出来,然后将车辆一键投入到滴滴的平台中,在每一单订单中让车厂分成。
上述模式也符合滴滴在2018年4月与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理念。
“交通和汽车产业正在迎来近一百年以来的一次重要变革,出行正在快速地线上化、智能化、共享化,而用户出行习惯的改变也在影响上游汽车的设计、生产、运营、汽车的所有权和用户的使用方式,汽车和出行的边界在越来越模糊。”程维还在上述联盟成立现场表态,滴滴坚决不造车,也不会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公开信息显示,滴滴从2016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团队在中美多地开展研发、测试,规模超200人。
相比滴滴,Uber的自动驾驶研发之路要高调得多。截至目前,Uber已经和包括沃尔沃、丰田在内的车企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测试车。今年4月Uber上市之前,Uber自动驾驶部门还宣布获得软银、丰田等联合财团的10亿美金投资。
此外,美国第二大打车应用服务提供商Lyft在成立无人驾驶实验室之后也曾宣布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达成合作。
而自动驾驶一直是移动出行平台必须押注的业务,最为直接的原因是自动驾驶相比人类司机成本更低。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Mobileye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日前公开表示,“在今天,驾驶员在经济中占据80%的成本。一旦消除驾驶员成本,并代之以资本支出,即汽车成本和技术成本,那么可以将技术成本控制在几万美元。”
对此,程维也认为,自动驾驶将大幅提升出行安全、效率,助力城市更智能可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