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揭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行业?
科技教育公司好未来给出了阶段性答案。好未来智慧教育副总裁王鲁告诉记者,2018年8月上海市教委会与好未来就教育信息化2.0推进相关事宜开展深入战略合作。“好未来以此为契机,更多聚焦校内和课堂。以智慧教育为抓手,助力上海市教委开展相关实践探索和战略性研发,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建设。”
助力上海教育
7月底,好未来上海总部刚刚迎接了上海市领导的调研。
上海卢湾一中心小学是上海市选定的第一个信息化标杆校培育校,好未来参与到试点校的建设工作,并进行了相应情况的进展汇报。项目开发的三三制备课平台,纸笔课堂工具,作业测评系统广泛应用于上海卢湾一中心小学的课堂。
在学校里,学生们用的是智慧纸笔,能够保留学生自然书写习惯,精准记录行为轨迹,不仅实现了练习的自动批改、错因分析,还能让学生学习行为可视化的好未来集团纸笔课堂产品。
通过构建“手写板+电磁笔”的智慧课堂环境,基于数据能实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得如何,还可发现学生的能力倾向,帮助学生发掘潜力,指导学习,为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试点项目进行快一年时间得到师生一致的认可。”这是王鲁工作中颇有成就感的一笔。王鲁希望“大山里的孩子们享受到像北京、上海一线城市一样的优秀教学服务,而且他们的老师也会获得远程教研、教学指导,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均衡的问题”。
AI+教育的未来
好未来CTO兼开放平台事业部总裁黄琰认为,如今的科教其实更多指的是融入了科技元素的教育,科技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内容+教育,这个阶段把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解构出来,开始出现分工。就像拍摄一部好的电影,不仅有演员,还有好的导演和编剧。好未来当下有2000+教研的同事,有相当一部分也在兼任教研,但老师和教研的职能逐渐明确分工,这个阶段后,教研作为一支独立的支柱力量蓬勃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解决教育资源稀缺的地理局限性。最典型的场景就是网校,有了网校,一部手机或者联网的iPad便可以看到各种优质教学内容;时至今日,网校仍然在高速蓬勃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AI+教育。在AI+教育的时代里,如何大规模系统性地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也就是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被因材施教,现在才刚刚开始。
“未来教育的趋势可能是在教育、教学、学习的整个环节中融入AI技术。中国有很多教育公司正在转型AI,有很多AI公司在切入教育,但当前教育和AI的结合还是1.0的时代,我们不缺AI和教育,但仍缺少中间的很多连接号。”黄琰说。
为了实现不同阶段的跨越,好未来打造了一支超过5000人的科研队伍,研发经费10多亿元,并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成立联合实验室,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脑科学、认知科学领域的合作。2017年,好未来成立AILab,2018年成立硅谷研发部,2019年成立教育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好未来集团总裁白云峰表示:“教育场景的多元化给AI应用提出了挑战,每个场景对AI的适应性都是大的挑战,通用的语音、图像、NLP、视频理解模型无法满足要求。课堂环境非常复杂,参与角色众多,师生互动具有多样性,同时课堂又需要师生和系统的实时反馈,足够细分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