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事件 >
    金融业开放再加速,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时间:2019-09-02 14:38 作 者: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新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尤其2018年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再提速。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市场准入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透露了我国金融开放的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如今,承诺已陆续兑现。

  4月2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8月23日,银保监会宣布,决定废止和修改部分银行业规章制度,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不再有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符合国民待遇原则。

  8月24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证监会同时配套更新了《行政许可服务指南》,正式启动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相关申请材料的受理工作。《办法》明确,到2021年,外商投资期货公司所占股比不受限制。

  而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会同银保监会审查通过了“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作为美国运通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合资公司,此次获批的连通公司将成为继银联之后我国第二家银行卡清算机构,也是首家外资清算机构。

  值得关注的还有,11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近日批准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筹建深圳分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除了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也在深入推进。在资本市场,“沪港通”“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的先后推出不断加大境内金融市场与全球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而即将于年底通车的“沪伦通”则是市场期待的下一个合作亮点;在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之后,9月27日,富时罗素也宣布将A股纳入其中。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不断推进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市,并简化相关流程,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2017年7月启动的“债券通”,更是银行间债市对外开放的又一个“助推器”。
  
  此外,扩大金融业开放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减少资本管制“三驾马车”协同推进,并驾齐驱,相互配合,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对内对外双向开放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也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通过深化双边货币合作;启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市投资;以及积极完善与人民币跨境清算和结算有关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平稳发展等,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统计,截至今年9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为1.89%,稳居国际支付货币第五的位置。

  展望未来,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要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开放模式,放松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持续推进市场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完善金融制度环境;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逐步减少管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监管协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还要继续积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投融资合作;利用二十国集团(G20)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后,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IMF改革,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进一步加强双边和多边货币金融合作,包括积极参与金砖合作机制,与国际清算银行密切合作,以及亚洲金融合作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家全方面对外开放格局的推进,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积极构建金融业双向开放新体制,不断开拓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与世界经济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