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是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近年来,静安区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在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围绕构建“9073”格局和“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目标,深入研究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的问题和瓶颈,探索寻求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
政府主导,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
静安地处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养老床位建设始终处于“短板”,全区现有床位可供量与实际需求相比差距较大,与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心城区养老床位占区域老年人口的比例还相差甚远。面对“老龄时代”的严峻现实,区委、区政府把养老机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加以高度重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区发改委等8个职能部门和街道为成员的静安区养老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区民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形成了责权明确、分工具体、通力协作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区政府制定了《静安区养老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别从组织领导、建设布局、床位目标、资源挖掘、推进节点、扶持政策、服务管理等方面作出统筹规划。同时,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静安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指标体系”。目前,区域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已基本锁定。三是制定扶持政策。与市级政策紧密对接,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本区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力度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对新建养老机构在建设阶段设置了新增床位补贴和一次性开办补贴,在运营阶段设置了房租、运营费、资助综合责任保险、设施改造、专业岗位、护理岗位、培训、考核等具体奖扶办法。
创新模式,深化品牌,大力引导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面对“老龄时代”,在养老服务领域如何扬长补短、平衡需求,静安从未停止过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在巩固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品牌效应、注重整合多方资源、注重大力扶持和引导,力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更广、更全、更高的方向发展。一是打造“乐龄生活圈”。“乐龄家园”是静安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创建的品牌,曾荣获上海市民政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的十佳服务品牌。2012年,分别在在两个小区试点探索通过软件优化和硬件改造,将老年人相对集聚的里弄、大楼、小区,利用“五助”形式,打造六位一体的“乐龄生活圈”,将老人需求化解成服务内容,并以不同表现形式创建不同特色或亮点,把养老院的专业服务项目引进居民小区,让老人实现安度惬意幸福晚年的愿望。二是出台《乐龄生活圈建设指南》。聚焦硬件设施、软件服务、专业介入、跨界合作四个环节,对“乐龄生活圈”的布局、硬件、服务、后援、环境、支持、参与等7个方面提出了意见,考虑到各社区(街道)的实际情况,既有硬性要求又有软性指导,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区“乐龄生活圈”建设全覆盖,并规范有序运营。三是开展志愿互助助老。针对老人服务需求现状,确立以独居、空巢等高龄老人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通过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拓展服务范围,充分依托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医务志愿者、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为骨干的助老服务队伍,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精神慰藉、安全保障、文化娱乐等多方位服务,积极为身边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做好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还十分关注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针对老人在文化娱乐、保健、情感和心理慰藉、心灵沟通方面的需求,主要依托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服务队,如,坚持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和每周五上午由“年轻”的老人志愿者陪同高龄老人观看一场电影、参加一次社区健康讲座等,既解决了高龄老人的安全出行问题,又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013年将继续开展老年人社区援助服务,拟招募600名低龄老人志愿者,为3000名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