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境内大别山片区包括安庆、六安、阜阳和亳州四市的12县,即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和颍上,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80万人。作为国家2011-202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我省大别山片区发展既面临挑战,更具有难得的新机遇。
从挑战看,一是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308万人,贫困发生率22%,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5%。二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内联外通的路网尚未形成,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产权等市场体系不健全。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投入不足,公共设施匮乏。四是综合竞争能力弱,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产业层次低,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缺乏二、三产业大的增长点。五是经济要素支撑不足。片区发展既面临着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供给偏紧的压力,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旱灾害频繁等因素的制约。从机遇研判,一是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我国新时期扶贫主战场,国家在专项扶贫资金、财政转移支付、投资、土地指标和重大项目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特惠政策,这是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经过多年发展,大别山片区发展条件日益向好,交通等物质基础显著改善,特别是片区各级政府在片区连片扶贫开发上积极作为并积累了经验。大别山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片区发展内在动力强劲。
立足于挑战与机遇的实际,大别山片区在发展思路上应明晰两个重点:
第一,科学确定发展目标。近期发展目标要立足现实基础,一方面着眼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大力促进产业集聚,为片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紧抓扶贫攻坚这一主要目标,大力发展贫困户增收项目,使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通过劳动致富,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和基本权利。远期目标应与国家扶贫总目标相结合,进一步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着力推动“四化”协调发展,逐步构建与片区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使片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接近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成中部“四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第二,统筹处理四对关系。大别山片区存在发展不足、贫困问题突出等诸多问题,同时还兼有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等重大责任,要全面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多重发展目标,必须统筹处理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关系。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着力解决区域发展瓶颈问题,不断增强片区经济实力,夯实扶贫攻坚经济基础,解决片区集中贫困问题;同时,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发展贫困户增收项目,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逐步形成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二是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片区水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合肥经济圈重要水源地。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解决滑坡、地面沉陷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把握政策机遇,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和旅游业,构建与生态环境背景相适宜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人才、技术、资金缺乏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改善民生,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也要发扬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发挥片区矿产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认准方向,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着力完善有利于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增强片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四是处理好片区内统筹发展和跨区协作的关系。既要适应我省大别山片区内不同的资源环境背景和发展基础,科学安排工业、农业、城镇发展和生态空间,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临江承接转型示范三大发展板块;也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大别山片区跨省联动发展,加强与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区的全方位协作,特别是促进我省其它较发达区域对片区的支持和联动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一体、要素资源共享、产业分工协作、旅游线路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应当明确,片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是脱贫开发的主体,必须依靠他们的主动性,把外部扶持能量与片区内在动力结合起来,把政府扶持政策与片区群众主动作为结合起来,形成内外交加的合力,才能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