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华东 >
    如何做强城市功能,上海给出这样的答案
      时间:2021-01-26 17:44 作 者:

  一座城市的“功能”,是衡量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作为超大型的中心城市,上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1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即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大功能”指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

  1月25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参加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强化‘四大功能’,服务新发展格局”专题会议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强功能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强化“四大功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国际化与开放

  高度的国际化和更大的开放,是不管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还是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都离不开的关键词。

  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的上海,把强化全球资源配置放在四大功能之首,这也被视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此提出了三点: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继续集聚一批功能性、总部型机构,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维修、国际分拨、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港航服务功能,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工程,提升芦潮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能级,积极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在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上,龚正表示,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商投资条例,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充分用好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大契机,搭建全球招商引资新网络。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道根认为,上海的市场规模很大,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要争取在开放上下更大的功夫。要打好自贸区新片区、进博会和大虹桥商务区这些牌,关键是解决国内外联通便捷、多样的问题,特别是利用数字化的发展,解决物流、人流、信息流不够通畅和成本较高等问题。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马洁华提出,建议加快航空货运口岸的数字化转型。去年上海的航空货运量在全球排名第三位,其中85%的货物是口岸的进出口货物,然而这些货物在机场口岸却面临位置和状态无法实时查询,且效率较低的情况。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即信息化跟不上。

  因此,马洁华建议,应该由商务委牵头,最终实现统一的平台,一点接入和一体化服务,这样有助于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便于生产运行企业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也能进一步强化货运枢纽功能,更好地实现自贸区新片区国际中转功能的开发,并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展开。

  上海市政协委员、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建议,上海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要全面统筹各部门的海外资源和力量,比如增设上海商务工作和招商引资的新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投资上海提供服务。

  根据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协和教育集团(中心)总校长卢慧文的观察,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海外高端人才归国意愿上涨,而上海是首选目的地。她建议上海抓住机遇,推进更深层次的机制体制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吸引和留住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

  科创与高端产业引领

  上海聚焦强化的“四大功能”各有侧重,也相互关联。

  加大开放,集聚全球的要素资源,科技创新策源也就有了更好的基础。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引领下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才有持续增强的动力。

  龚正表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继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全力实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促进各类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实施面向2035的上海知识产市战略纲要,建设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高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幸偕坦言,作为企业的研究院所,首先考虑能养活自己,同时企业技术力量分散,缺少开展国家和行业内的前瞻性技术研究的主动性。另外,也缺少行业研究院所具有整合功能的第三方平台。

  因此,他提出,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发展与强化创新策源功能相适应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研发新机制、新模式,激活并用好上海现有的行业院所。他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为这些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关于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龚正提出,要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开展民用飞机制造、高端医用材料等补链强链行动,推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开工建设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柯丁看来,制造业曾经是上海引以为豪的金字招牌,但当前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我们曾经创造的‘特斯拉工厂’的神话,能不能用在我们自己的制造业和民族品牌上?”朱柯丁提出,用最快的速度,巩固制造业在市场上的占比;用最快的速度,培育出本土创新型领军型企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用最快速度,让“上海制造”真正加入到产业升级、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打造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科技创新的“三高”制造业。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研究发展部部长王涛表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上海在这一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他举例说,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每年有大量机时被服务于工业仿真,其中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和钢铁行业的机时使用量超过80%,且用量越来越大;大型企业如商发、上汽、宝钢、核工院等也自建了规模越来越大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作为基本保障。

  然而,制造业领域的计算仿真应用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国产软件发展缓慢、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王涛建议,在集约化建设仿真计算硬件能力的同时,对共性的、通用的工业仿真软件进行较大规模的集约化配置,提升应用规模,节约投资并提高效率。同时,通过项目和政策加大对国产工业仿真软件的支持力度,并提高对计算仿真的认识,加强人才培养,扩大计算仿真的应用领域。

  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建议,在长三角建立超大型的新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建议关于数据、算法以及算力的产业在长三角集聚。”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场外市场总部执行董事马瑜也认为,人工智能目前由大数据+应用场景+算力+算法模型这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大数据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里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对于上海发展大数据,应该尽快推进制造数据和数据资产的立法工作,对于数据和数据资产进行安全保护。

  朱柯丁还提出,“碳中和”引导上海向绿色经济转型,将成为上海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接下来,要制定更为详细的路径,大力进行绿色改革,允许具有先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项目中,对于积极转型的制造业企业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同时破除行业准入壁垒,履行新能源政府的补贴承诺。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