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华东 >
    人才与产业战略关乎城市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1-02-02 16:54 作 者:

  最近,各地纷纷召开“两会”,提出新年经济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城、长三角一体化龙头的上海,未来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众所周知,未来城市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业和人才的竞争,二者又相辅相成。所以要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务必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从1月30日公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来看,产业布局和人才战略着墨颇多。

  其中第五部分“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释放发展新动能”,为接下来的产业发展划定了路线图。包括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布局,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倍增,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三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同时提出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高端产业集群。

  无疑,未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领域,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且从目前来看,高端技术与研发正是中国经济的短板,过去数年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不断被“卡脖子”,就是例证。可以说,谁能掌握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对自身竞争力提升大有裨益,过去几年深圳、杭州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抓住互联网这一风口。

  更重要的是,上海在这些高端产业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其中集成电路领域,2019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收入1706亿元,约占全国20%份额;人工智能方面,上海出台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华为、腾讯等企业在沪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生物医药则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未来,上海还将在高端产业的研发尤其是关键的基础研究领域发力。《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例达到4.5%左右,力争使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12%左右,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面向民营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和全球各顶尖团队,形成机会均等的开放式社会创新模式。的确,上海有着众多优质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高科技企业,产学研合力攻关,相信“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不会太久。

  与产业同等重要的是人才的引进。过去几年,深圳、杭州、成都、合肥等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净流入不无关系。作为超大城市,上海难以通过全面放宽落户限制吸引人口流入,但可以针对高学历尤其是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倾斜。

  此次《纲要》也提到,要厚植人才优势,进一步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大规模集聚海内外人才,完善人才落户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沪发展,促进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

  人才的流入无疑将增加购房需求,为防范高企的房价继续上涨,有必要根据常住人口规划增加有效住房供应。将人口与产业引入五大新城,使之成为上海未来发展具有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战略支点,更是良策。而且,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也少不了国内外人才的支持。

  换言之,一个城市欲提升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务必聚焦高端产业、优化人才战略,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