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车株洲所8英寸IGBT芯片的生产车间,享誉世界的“机车之核”被批量生产,它直接影响着高铁列车能否瞬间起跑、舒适飞驰和稳定停车。过去,这种芯片必须全部依赖进口。中车株洲所在经历长时间的摸索之后,把收购的技术资源快速“消化”,进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自主的路径迅速产生经济效益。
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崛起,让中部大省湖南运用知识产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经济“红利”持续释放。
园区领跑成致富“高地”
在中国第18届专利奖上,位于株洲高新区的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因成功解决了国内外高速重载机车牵引电机轴承固死行业技术难题,以“一种电机端盖和一种电机专利技术”摘得中国专利金奖。
“我们这个专利自2013年开始申请起,就同步开展了大量考核验证工作,装车应用累计已超过3年,新增销售额达23亿元人民币。”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龙谷宗介绍,目前使用该项专利技术的大功率机车牵引电机已投入运营2万余台,技术除了广泛运用于京广铁路、大秦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经济大动脉外,还成功出口埃塞俄比亚、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像中车株机这样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随处可见。据悉,近5年,该自创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祥清表示,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驱动创新,知识产权在不断被创造的同时,也在被不断转化为有益的生产力。
官方数据统计,2016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为834家,技工贸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专利授权293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6件。
为带动湖南园区经济发展,保护投资者的核心知识产权,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提出实现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年均增长15%,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度年均增长30%。
打造平台“服务”创新
“湖南站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更需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作用。”在刚刚结束的2017“知识产权走基层服务经济万里行”湖南站活动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表示。
如何让每一项知识产权成果“物尽其用”,产生经济效益?搭平台,做服务是有效方式。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助推地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知名“品牌”,“万里行”活动今年首次走进湖南。活动期间,十余场知识产权主题活动,上千人参与,掀起一股知识产权“热潮”。
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长沙市纳入了知识产权强市创建试点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并批复建设中国(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该中心目前已进入筹备日程,预计年底将正式投入运行。
针对株洲市的产业优势,湖南正在筹建国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当地打造一个全国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运营及交易平台,以打通知识产权与产业之间的通道。
此外,湖南还建立了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投入7500万元财政性资金发起设立了湖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扩大其经济价值。
传递知识产权文化“新”声音
知识产权事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
“知识产权的运营和保护之所以一直在被反复提及,不仅是因为它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文化宣传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湖南新诤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智祯在参加知识产权“万里行”活动时直言。
为弥补公众对知识产权文化认知的缺失,2017年4月,由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湖南新诤信联袂打造的国内首部知识产权专题记录片《国之利器》正式播出。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本身是财富,同时也能创造财富,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肖祥清说,推出《国之利器》记录片的初衷,是因为知识产权在科技、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要让老百姓感觉到知识产权就在身边。
政策层面也不乏“好声音”。今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改革的办法,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
“让侵权者存畏惧、守法者不孤单,投身知识创新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社会就会获得不竭的前进动力。”肖祥清表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湖南将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深度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