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互联网 >
    魏武挥:技术是有利于有力者的
      时间:2013-07-08 16:44

  棱镜(Prim,正式名称是US-984XN)计划不仅使全球舆论为之哗然,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个老大哥无所不在,他对人们的监视也变得更为便利。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他的小说《1984》中曾写道:老大哥在看着你(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今年6月初,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和美国《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和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据美国国防承包商Booz Allen Hamilton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Joseph Snowden)爆料,自2007年起,NSA与FBI就长期通过九大美国科技公司的服务器,秘密收集与分析民众的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陆时间、社交网络资料这10项内容。

  在棱镜计划遭曝光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作出回应,公开承认该计划。但他也指出,首先这得到了国会批准,旨在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其次这项计划只是形成了“对隐私的轻度侵犯”。据新华社报道,由于棱镜计划的曝光,奥威尔的《1984》销量猛增,甚至登上了亚马逊(amazon.com)的畅销书排行榜。

  公民隐私组织对此给予了强烈谴责。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安东尼·罗梅罗(Anthony Remero)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指出,无论多少政府部门支持这一项目,它都侵犯了基本的个人自由权利。

  政府是否应该监控民众信息?这并非这篇文章试图去解答的问题,我也无意去讨论监控方法,我只是想说,政府加强监控是种“必然”,而技术的进步则提供了可操作性。今年6月份,维基解密主编阿桑奇(Julia Assange)在为《纽约时报》撰写的《警惕信息技术成为独裁体制工具》(The Banality of “Don’t Be Evil”)一文中说道:起初,谷歌只是独立的加州研究生文化的体现——这是一种体面、人道及嬉戏的文化——但随着它进入这个巨大、丑陋的世界,谷歌便开始自动投入传统的华盛顿权力部门,从国务院到国家安全局。阿桑奇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预示着大多数人隐私的死亡,并将世界转向威权主义。在我看来,在媒体的喧嚣和知识分子的呐喊之后,这一趋势恐怕不会改变。司法和独立的新闻媒体可能会偶尔阻碍这一趋势的快速演进,新闻媒体通过披露这种状况引发公众关注(水门事件就是经典一例),再由司法力量介入裁定政府行为非法。然而这也仅仅只能稍稍阻挡下这一趋势,技术进步为政府提供了其他的便利、可行的“可操作路径“。棱镜由于太过让舆论大哗而可能会被废止,但棱镜2.0会飞快地被部署,更何况棱镜本身是合法的。

  比如在通过邮局寄送邮件时代,除了一些特别需要关照的人士,政府很难大规模监控人们的邮件往来——私人邮件不得拆阅不仅是道德伦理上的要求,也有可操作性,一旦邮件被收件人收到,便不太可能被政府查阅到。但电子邮件时代则不同,一方面邮件会有一定的备份,另外一方面很多人习惯使用web email——即在服务器上保存邮件而不是下载到本地。这使得事后查阅极其方便。私人通讯不受干涉已经成了纯粹的道德意义上的一句空话:没有什么是不能够被查阅的。

  美国人一向很担忧政府借用技术来窥探民众的行为。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法学院教授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ng)在他的《思想的未来》(The Future of Ideas)与《代码》(Code)两本书中都显示出了这种担忧,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府对民众的窥探会更容易,也将更深入。西方文明信奉:我的家中,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一段监控程序代表国王悄悄进入个人电脑搜寻一番后又悄悄撤离,在不被感知的情况下,“国王”已经在你“家“中肆无忌惮地晃悠了一圈。随着技术发展的深入,莱斯格的担心将更上一层楼,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国王”访问科技公司服务器就可以窥见所有隐私。《代码》成书于1999年,《思想的未来》则在2001年出版,彼时人们大部分情况下将数据存放于本地电脑。

  除亚马逊与Twitter外,棱镜计划囊括了当下所有的重量级科技公司,这足以使得人们不寒而栗。。《华盛顿邮报》曝光的政府机密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直接进入微软、谷歌、苹果、Facebook、雅虎等9家公司的中心服务器。谷歌是全球头号搜索引擎;微软,虽然在近来的竞争中暂处下风,但谁都无法质疑它在PC端上绝对优势的地位;苹果则是市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偶像级公司,它的iPhone与iPad所受之欢迎,路人皆知;Facebook则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谷歌的劲敌。而Verizon与Skpye、PalTalk皆与人们的通讯有关,前者是美国最大的运营商,Skype则拥有全球最大的IM(instant message,即时通讯)用户数量,PalTalk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声像聊天社区。至于雅虎、AOL(American Online,美国在线)这两家老一代网络贵族,它们今天依然有数量庞大的用户。

  这使得美国政府理论上可以监控全世界,不仅因为这些科技公司的运作范围早就跨出了美国、成为全球运营公司;更因为使用这些技术公司服务的用户数据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所在的国家,例如Facebook的隐私条款就表示,所有用户数据都“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斯诺登此前更是通过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表示,美国情报部门早在2009年就开始监控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事后,这些科技巨头都强烈否认参与棱镜计划。Facebook表示:我们不向任何政府机构提供对服务器的直接访问。谷歌则表示,并没有为政府访问用户私人数据设置后门。苹果也声称从未听说过“棱镜”项目。

  但这些公司也表示,它们受到政府要求,提供相关的数据。6月14日,Facebook称,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要求其提供用户数据;苹果也在此后的声明中指出,再2012年12月到2013年5月期间,该公司收到来自美国联邦、州和地方当局以形事和国家安全事务为由提出的要求,共计4000-5000次数据要求,涉及9000到1万个帐号或设备。雅虎和谷歌也都曾配合过各国政府:雅虎香港曾向中国政府交出了一位媒体人士的邮件导致后者被定罪;而谷歌则配合过印度政府。2007年,22岁的印度人Rahul Krishnakumar Vaid在谷歌旗下社区Orkut咒骂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女士。印度警方要求谷歌交出该人的互联网地址,谷歌不仅照办,还交出了他的邮箱。这位IT从业者被印度警方抓获。

  一般民众对“被看”这件事其实并那么不在意:《1984》卖得那么好,可能只是因为棱镜计划地被曝光过于突然。相对于隐私被泄漏这个坏处,人们更享受云计算、大数据所带来的好处。这又导致整个数字世界成为美国公共知识分子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笔下“王者机器”的典型案例,他曾指出金字塔只是法老彰显权威的一部分,建造金字塔的劳工们与金字塔一起才构成了法老王者的全部。在当今的技术世界,单个民众只是使用者,在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的过程中成了这些事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有力者权威的一部分。在“政治机制、机械能量、批量生产、商业利润和操纵型公共性”的权力五边形之下,我们已经来到了人即程序人即设备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台湾作家李敖打趣说,现在造反已经相当困难了。

  更何况,民众并无意于反抗。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oren Friedman)在近期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栏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比起侵犯隐私,我更担心9.11重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解释说,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对人权和言论自由的坚持,让位于反恐需要。这是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态度,《华盛顿邮报》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6月9日、10日对超过1000名成人的调查显示,56%的美国人认可国家安全局为发现恐怖行为而秘密监控民众电话记录,41%的受访者反对。而一向被以为相对更为注重隐私的欧洲,德国《时代周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成的民众认同美国的做法。

  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创建人波斯曼(Neil Postman)早就在他的《技术垄断》(Technopoly: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一书中说过,由于技术的演进需要以人类让渡隐私而前提,而为了享受更好的技术人们也会乐于让渡部分因素,未来的人类社会不太可能出现《1984》所描绘的那种情景,人们不会因为被老大哥时时刻刻监控而奋起反抗;而更可能走向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在《美丽新世界》(A Beautiful New World)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们很享受这种统治,一点也不想反抗,老大哥以一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形式存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