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互联网 >
    打车,只是打车应用现阶段的马甲
      时间:2013-08-22 16:35

  打车应用们一直等着的那只靴子终于落地了。

  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首批官方打车应用,分别是“冠名”了96106之后的易达打车、移步叫车、摇摇招车和嘀嘀打车。这是第一批入围名单,其他打车软件尚在审核之中。

  虽然打车应用是一款纯纯的诞生于民间、由市场催生出来的应用,但其涉足的是出租车这个“独特”的行业,要知道这个行业从来都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形态,所以被纳入政府监管,是打车应用行业很早就预感到的宿命。

  在互联网领域,只要一出台官方版的***,必然是引来骂声一片。但平心而论,这次官方版打车应用没有那么糟。首先,这四款入围的打车软件,将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绑定服务,实现联合交互调派车辆。这是更大限度的配置出租车资源,值得肯定。其次,使用这些应用即时打车司机可获5元电召费,提前4小时预约司机可获6元。延续了之前“非官方”打车应用的思路,司机得到物质激励,也没有问题。

  但问题出在后面的一条规定,不能在5元、6元调度费之外有加价功能。相信很多人也知道在北京打车难的症结所在。在政府管制价格、出租车公司坐收份子钱的两头挤压之下,出租车司机选择了用脚投票——挑活、拒载,高峰拥堵期的时候干脆找地歇着,省得浪费油钱,扫街的出租车少了,自然更难打到车。于是叫车软件的加价功能应运而生,在交通高峰期,消费者出价5元、10元不等,通过竞价,激励出租车司机接活。这是一种纯市场化的机制,调配人车之间的供需矛盾。此次官方版来了一个一刀切,不让竞价和加价,失去了有足够吸引力的市场激励,对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的影响可想而知。对于消费者来说,高峰期用手机应用都打不到车的悲剧即将上演。而且官方版取消了语音功能,以防变相加价。活生生地把一款活色生香的市场化APP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政府平台。打车时,再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声音,估计司机也少了不少乐趣。

  打车应用市场从火热到寒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目前,这个行业基本大局已定,排名前几位的都有了稳定的靠山。此时被收编进入官方平台,对打车行业的巨头们来说多了一道护身符,未必是坏事。那些还未占据有利地形的中小打车软件则面临淘汰的命运,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嘟嘟叫车就迫于政策压力,停止了打车业务转型进军在线家政。

  其实,对于手握巨大用户的打车应用来说,如果认为来自打车行业的政府管制就能绞杀他们,那实在是too simple,他们的野心可不单单是打车市场。从杭州起家的“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说,快的打车从研发的第一天起,就不是定位为一个专门打车的工具。为软件设计了用户和聊天体系,为了以后能更加方便地扩展服务。而打车只是获取用户和品牌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智能出行,然后第三步的综合服务APP呼叫平台。对于用户而言,未来的打车应用不光能叫到的士,还能叫到商务车、代驾、甚至家政、旅游等等。打车应用的美国师祖Uber已经开始提供快递、鲜花、冰淇淋等外送服务了。对于这些雄心勃勃的打车应用来说,打车,只是现阶段的马甲而已。

  当然,更为悲观的一种说法是,这种生活服务应用,迟早都要到微信碗里去。如何转战微信,将成为这些打车应用在搞定官方入围之后的下一个课题。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