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互联网 >
    工业互联网落地难
      时间:2018-04-17 15:01 作 者:

  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正在加速扩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次被明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专家和企业的热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中心主任杨春立表示,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

  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是如火如荼,在经济发达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地区,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方案和政策文件。然而多方造势之下,到底有多少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成功落地,国内广大的中小型工业企业,距离云平台又到底有多远?许多问题需要想清楚。

  笔者曾经接触过几家专注工业互联网研发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有较为深厚的研发背景,也都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笔者再去询问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企业都面临产品很难落地的窘境。

  是不是许多企业都没有这个需求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曾经在浙江很多中小型企业做过调研,发现很多中小企业都有非常明确又迫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但是由于目前多数工业互联网产品前期投入资金高、后期信息化设备维护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并不适合中小企业。

  以慈溪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有中小企业2万多家,这些企业自动化水平低,大多都是手工线操作,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无法追溯,产线更换频繁,传统的信息化产品和多数云平台产品都无法真正解决企业的痛点。

  那么,现在看来企业的痛点主要有三点,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缺少专业人员去系统追踪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面对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软硬件市场,不知所措。当企业下定决心实施信息化的时候,往往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价格合理的软硬件设施,以至于产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排斥态度。

  其次,中小企业没有大量闲置资金购买各种合适的IT软硬件设施,如果信息化建设在短期内不能获取良好的收益导致它们对信息化不够重视,投入的精力和资金非常有限。

  最后,维护和运营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成本较高,需要一支专业的IT人才队伍保障。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IT专业人才的薪资相对于产线工人来说过于昂贵,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不愿意花费大量资金去雇用专业的IT人才。

  这些痛点决定了广大的中小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升级改造中会面临诸多困境,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单次大规模智能化改造投资大,边际效益比较低;多数工业现场仍停留在纸质管理,信息化系统缺失;生产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物流、仓库管理效率低下。

  受限于各种“先天不足”,笔者认为针对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不能简单复制和模仿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型——花费上千万资金成本、系统功能纷繁复杂。面对中小企业客户的云平台产品,成本上必须与其承受能力相符,各项费用,特别是软硬件、人力资源、运营维护等的支出不能过于昂贵;同时,在应用支付、使用和维护方面,要快速、灵活、便捷,允许中小企业根据现实情况变化而灵活选择,全程通过互联网完成。(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