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活动 >
    “达沃斯”线上开启,21年全球经济如何恢复增长?
      时间:2021-01-26 17:34 作 者:

  2021年,受到疫情前所未有冲击的全球经济该如何恢复增长?

  1月25日至29日期间,世界经济论坛正以线上方式举行“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商界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将就“把握关键之年,重建各方信任”这一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应对新冠疫情下全球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技术等挑战,寻求合作抗疫和推动经济复苏的方案。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缩减5%以上。进入2021年后,全球经济虽然将出现增长,但复苏会是缓慢的。特别是,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

  与此同时,尽管数支疫苗已被批准使用,但全球疫情的蔓延仍在迅猛发展。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全世界报告新冠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已有18个,死亡病例合计已经超过200万例。

  在主题为“恢复经济增长”的线上小组讨论中,新加坡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表示,“我们不要过度关注有关经济恢复的预测,更重要的是关注有哪些可能,有哪些机会。人们需要认清现实,即便是最发达的经济体也还面临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恢复之路。展望未来,发展中国家应该共同投资于其基础设施,大力参与多边主义,增强国际合作。”

  在“应对新冠危机”的小组讨论中,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Anthony S. Fauci)则表示,分裂和危机政治化将给防控疫情带来挑战。“当你处于国家的分裂之中时,解决公共卫生危机是非常麻烦的,”他说,“当公共卫生问题变得具有政治色彩,比如当戴不戴口罩成为一种政治宣言,你无法想象这对需要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有多大的破坏性。”

  2021年将是过渡的一年

  尚达曼认为,很难预测2021年全球或某一个国家的增长,因为很多形势都取决于疫情的发展,不仅仅是某一国内部,而是全球层面的发展,“如果不能在国际层面实现群体免疫,个别国家内部也没有人是安全的。疫苗在发达经济体中的推广速度比预期要快得多,但在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来说,疫苗的分发还没有达到所希望的程度。”

  他表示,即使在发达国家,疫苗的接种率仍会是最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离这场危机的结束还相当遥远。”

  尚达曼表示,2021年将是过渡的一年,问题是未来的“常态”是什么。“我不认为我们会回到以前的零售业,以前的面对面服务,但也不会像去年封锁期间那样。我认为现在是一种混合型的经济。人们会经常见面,但远程工作也会得到保留。这不仅在工作、机会和薪酬方面有影响,甚至对生活质量也有影响。”他称,制造业的很多产业已经恢复正常,但是要让劳动力适应数字技术是极其重要的。世界各地的政府应与企业、工会、行业协会和培训机构合作,让劳动力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这样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包容性增长的阶段。

  尚达曼称,2020年出现了许多挑战,但诸如国际体系的失败等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为国际体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优先事项。“我们必须支撑起多边体系,必须重建某种形式的合作性国际主义,这不仅仅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每个国家的自身利益。”尚达曼称,“这次危机的关键教训是,我们对全球公共产品的投资严重不足,在危机发生后才做出反应,而且反应方式非常零散。我们必须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不是我们最后一次经历卫生危机。投资于多边主义和全球公共产品的成本将远远低于为不断重复的危机所付出的成本。”

  应该严肃对待新冠病毒的新变种

  福奇称,必须认真对待新冠病毒的新变种,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关注它。“我们现在使用的疫苗对南非和英国的变异体都会有很好的效果,”他说,“话虽如此,但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做也是正在做的,就是准备好研发一种升级版的疫苗,既能解决南非的新变种,也能解决英国的新变种。”

  福奇还对一些国家推迟接种第二剂新冠病毒疫苗表达了担忧,“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但我也会对此担忧,因为只有你接种第二剂之后,你才能得到全部的疗效。”他补充说,虽然不一定会出现问题,但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这也是美国更偏向于像临床试验中那样遵守接种时间表的原因。

  辉瑞与BioNTech的两剂疫苗的注射间隔时间是21天,Moderna的两剂间隔为28天。但在英国,一些人不得不等待长达12周的时间才能接种第二剂疫苗。

  此前,美国拜登政府宣布打算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福奇表示,像WHO这样的全球性组织是确保对未来公共卫生风险做好准备的关键。“我们需要全球卫生安全,”他说,“我们需要透明度、沟通、协作和团结。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那么在应对新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时就会遇到麻烦。”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