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交通物流 >
    中国南车:高铁崛起的“融合”之道
      时间:2013-03-26 18:01

  2月20日起,中国东部即将呈现的最具经济活力的“黄金走廊”——京沪高铁,开始进行联调联试,调试时速400公里。这其中最闪耀的明星就是“和谐号”CRH380A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这款由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南车)打造的名牌产品,去年9月份在沪杭高铁创造时速416.6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去年12月又在京沪高铁先导段以486.1公里再次刷新纪录。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高铁与中国南车已融为一体,高铁崛起也成就了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南车。据德国轨道交通咨询公司SCI Verkehr去年10月发布的《2010年全球铁路市场调查报告》,中国南车成功排到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新造市场第三位,而它与第二名阿尔斯通公司的差距已是微乎其微。

  在本刊记者2009年走访中国南车时,他们的目标是跻身世界前三,而时过短短两年间,它就践行了自己的本土雄心。中国南车摘得铸造大国神器桂冠的内功何在?为此,本刊再次专访了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符刚。

  一流产品的秘诀

  2010年,国资委组织十几家央企负责人前往日本企业考察,当日立、东芝这些行业巨头得知参观团中有中国南车时,敬畏之情油然表上。“这是源于中国高铁的快速崛起,水平已经超出他们,列车跑出的相关系数又很出色。”符刚表示,中国南车曾经引进的母车是日本的时速200多公里动车组,经过再创新之后,动车组时速提升到了400多公里,列车运行品质(包括平稳性、防噪、防震动以及脱轨系数等参数),均要好于母车。以脱轨系数为例,母车在中国线路上测试出的数字是0.72,而中国南车自主创新高速动车组则达到了0.04,这说明其防脱轨的安全性保障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信息化层面而言,这一再造奇迹的首功要归于中国南车打造的集团协同仿真平台,与列车设计相关的结构学、动力学、空气阻力系统、电磁干扰系统、热学、冷却技术等专业内容,几乎全部被囊括其中,这使得中国南车的产品在设计起步环节就高起点地将高品质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设计内容都已经通过信息化形成了规范化操作,每一过程都是环环相扣,如果不能完成合格的阶段设计报告,你将无法进入下一个设计流程。”符刚表示,中国南车已经初步建立了仿真设计私有云的建设,实现了虚拟化,从而也实现了全集团产品研发规范的固化。目前,动车组、大功率内燃机车、大功率电力机车、重载货车等产品的制造都能在仿真平台上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

  而在整个制造生产过程中,中国南车大多企业已搭建了过硬的ERP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以信息流带动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还实现了精益制造与ERP的有效融合。符刚表示,精益制造是中国南车永远追求的管理目标,它追求完美、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的核心理念可以通过ERP系统实现落地,“ERP是中国南车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点,它的提升都是围绕精益制造的核心,两者的融合使得中国南车逐步实践自己的管理目标”。

  过去,中国南车的一个子公司每天只能产出3~4辆客车,而通过精益制造与ERP的融合,减少了诸多无谓的操作流程,实现了敏捷化生产,现在一天能够产出13~14辆车,效率大幅提升。面对近年来大幅增长的一系列订单,符刚表示,中国南车已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一挑战。

  集团管控的2/8定律

  集团管控对很多企业而言是个难题,而中国南车的情况更为复杂,它在2000年成立,17个分(子)公司中有些甚至是百年企业,属于典型的“先有子,后有父”的集团企业。同时,它还是多级法人的治理结构,这都意味着中国南车必须寻找到自己的管控之路。

  “10多个分公司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一个是重复的,ERP系统的选型及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我们的集团管控必将是逐步集中的过程,当下集团信息化管控可以采用多层制的架构。”符刚表示,自2010年起,中国南车已开始在实践中着手建立二级部署制的数据中心和管控平台,通过对企业级数据的有效抽取与集中,集团总部已实现对生产经营情况的实时掌控。

  目前,中国南车的集团总部仅有约200人,却要管理分(子)公司8万多名员工,如何实现有效的管控,以融合促发展,亟需一种更具管理艺术的架构策略。符刚将“2/8定律”融入到管控平台当中,将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物料管理、库存、订单、回款等企业运营关键数据抽取出来,但并不过多介入企业具体的生产过程。“我们要用20%的关键数据管控80%的内容,多层制架构就是要分清总部和分公司的管理范畴,做好定位,不能将集团管控与分(子)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混为一谈。”符刚表示,目前管控平台已经基本将生产经营情况都体现出来,以后会逐步将能耗指数、工业增加值等数据进一步完善进来。

  不过,中国南车并不满足于仅是报表级别的集团管控,向智能化管控跃升已经成为信息化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实现对于数据的有效挖掘、展现和对比。实际上,有些分(子)公司已经有了成功的探索。以南车眉山公司为例,目前每一位管理者的桌面上,都有着对生产经营数据的智能化呈现,相关报表的数据都可以往下追溯,并且根据权限的不同,每位管理者看到的管理范围也不同。

  新南车构想

  2011年1月19日,中国铁道部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签署了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支持中国南车与GE公司在美成立合资公司,将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带到美国。同时,来自国外一系列的高铁合作意向,也预示着中国南车正向着全球输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实际上,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南车正在推进中的多元化尝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划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国南车涉足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个产业。例如,中国南车生产的风电设备整机和部件目前已在全国约20个风场挂机并网运行,从并网发电数据及稳定性等各方面来看,性能良好。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南车首台电动汽车早在2003年就已经问世,并在上海世博会和一些省市运行。目前,中国南车还是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16家成员之一,中国南车在电驱动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拥有电动汽车专利46项,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南车依然还是制造业企业,但光靠两条铁轨(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还是不行的,中国南车拥有着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高端的制造设备以及先进的可以延伸的技术优势。”符刚表示,“任何一件产品都要遵从一系列的试验规范、生产规范,这些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光靠拍脑袋是不行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南车输出高端制造能力的重要支撑。”

  也有相关分析指出,凭借在高铁、风电、新能源汽车乃至在整车控制系统、车载信号系统、传动系统等解决方案层面的拓展延伸,中国南车将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绿色动力王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