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是一种度量公司资产规模的方式,数量上等于该公司当前的股票价格乘以该公司所有的普通股数量。随着公司股价的涨跌,公司市值也会发生变化。尽管市值对公司内部运营流程不会造成影响——比如并不表明公司可用资金的多少——但是却代表了其他重要因素:市值是市场对于一家公司在完整生命周期中所创造的总利润的预估,并据此计算出公司的净现值。
假设一家公司发行了100万股股票,并拥有先进10亿英镑,但该公司没有任何其他资产或正在进行的业务。显然,公司每股股价应为1000英镑。接下来假设另一家公司也发行了100万股股票,但是没有现金;但是该公司在未来10年内确保可以收入10亿英镑(排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公司收入会将为零。在未来10年内,公司将得到现值10亿英镑的收入。所以,该公司每股股价也应为1000英镑。股票动态的、戏剧性的涨跌过程正是由于这种计算方式才变得清晰可见。由于公司受到好消息或坏消息影响带来的股票涨跌,都反映在对公司整个存续期间所获利润的预期调整之上了。
市值表明了对股票市场来说公司有多么重要,又有多么有利可图。而在公司内部,市值的作用微乎其微。除非公司市值接近为零,此时公司将会发现筹集资金变得异常困难。这是由于银行和股东都认为市场对公司前景并不看好。外部股价只有在公司上市(此时持股雇员将会一夜暴富)或者在给予雇员的优先认股权到期时才会对公司内部造成影响。优先认股权到期时股票价值将根据员工上一年工作是否值得或是被浪费掉了而大有不同。
1998年底,谷歌理论上的市值为1000万美元,计算方法是依据博切托谢姆的10万美元投资占到了1%的股份。(任何“资本额”都是理论上的;必须要找到有人愿意购买股票)。苹果公司市值为55.4亿美元。微软公司市值为3446亿美元。三家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501.5亿美元:而微软占到了其中的98%。
但是尽管各家公司截然不同:微软是个人电脑软件业的龙头老大,苹果正在电脑硬件业中苦苦挣扎,而谷歌则处于正在崛起的互联网搜索领域——三家公司的命运将会随着四种不可抗力的出现而交织在一起:计算机价格的下降严格遵循对摩尔定律 ,每隔12至18个月电脑性能会增加一倍;互联网的作用不断提升;手机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力。
但是在这一切发生之前,各公司都要经受自己的考验。对于谷歌来说,它并没有商业模式,每月的成本还高达100万美元。对于苹果来说,就是要避免再次陷入到衰退之中。
对于微软来说,是对于其自身特定的生存威胁。1998年5月,美国政府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当年10月开庭。此次审判决定了微软公司对未来10年的看法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