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管 > 领导力 >
    冷静的吴亚军,讲不出龙湖的新故事
      时间:2022-05-17 18:26 作 者:

  每年富豪榜的出炉总是引人关注,大家悉心琢磨每一位顶级富豪座次变动背后的原因,并试图从中把脉时代律动。

  去年10月,《2021胡润百富榜》发布。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TOP10中房地产首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饮料、互联网、新能源、电商、物流等行业。

  时代造就产业,时代也造就个人。过去数年楼市“天雷滚滚”,地产大佬如临深渊,躺平的躺平,违约的违约,破产的破产……

  然而,泛泛观之,在一路的“残花败柳”之中,重庆民企龙湖集团(0960.HK)竟然抗过周期,蹚过疫情,仿佛活成了万科的样子。

  透过龙湖集团的成长步履和财务数据,本文尝试回答三个问题:

  1、龙湖的成长性怎么样?

  2、漂亮的财务数据是否无懈可击?

  3、龙湖的新故事怎么讲?

  冷静吴亚军,龙湖慢速度

  郁亮喜欢给地产人制造焦虑,2012年他提出“白银时代”,2018年变成了“活下去”,2021年直接穿越到“黑铁时代” 。

  可放在龙湖集团创始人吴亚军身上,可能就是真“焦虑”,或者用“冷静”更合适一些。

  2009年龙湖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约72亿港元。手握大笔现金,龙湖并没有像其他开发商一样加快速度去扩展版图。

  吴亚军觉得,有钱更要控制得紧一点,因为以前是自己的钱,现在拿了别人的钱,就要战战兢兢、安安分分。

  2019年,当多数地产商还沉浸在“温柔乡”的时候,吴亚军已意识到:“水大鱼大、蒙眼狂奔的时代注定一去不复返,回归、重塑成为共识。”

  2021年初,吴亚军召集高管开会做出假设:“如果银行对龙湖关门、销售减半、龙湖是否还能正常发放员工工资、正常还债?” 答案是:“不能”。

  很大程度上讲,正是吴亚军这种先人一步的危机感,使龙湖度过了最寒冷的“冬天”。

  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2239.19亿元,同比增长21.09%;归母净利润238.54亿元,同比增长19.26%,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双增长企业。

  不过,在硬币的另一面,谨慎和克制也让龙湖错失“风口”。相比较同为民企、原本实力相近的碧桂园、融创,发展十年后,龙湖尚只是“小而美”。

  2021年,碧桂园和融创分别实现合同销售额7588.2亿元、5976亿元,位列房企百强榜单中第一名和第三名,龙湖为2900.9亿元,排在十名开外。

  而在2012年时,三家的合同销售额其实不相上下,均在500亿左右,龙湖甚至高于融创。

  可见,御风逐浪的赛道里,龙湖是当中跑的慢,落的远的那一个。

  管中窥豹,就拿行业普遍萎靡的2019年来说,根据克而瑞统计的数据,1000亿-3000亿、500亿-1000亿,这两个梯队的年销售额增长率均值分别达到27.5%、30.8%,龙湖集团当年20.90%的增长率正好落在1000亿-3000亿区间,意味着其销售增速要低于同一阵营的增速均值。

  事实上,2021年龙湖也没有完成原定合同销售额3100亿元的目标,且一度出现经营获现能力大幅下滑,遭惠誉将评级展望从“正面”调降为“稳定”。

  这自然与吴亚军“不刻意追求规模”有关。

  而在今天看来,即便有不少狂飙者吃到了“苦头”,但龙湖的“稳健”何尝不是以牺牲成长力为代价?在失去冒险精神的同时,浪费了趋势中的大好机遇,龙湖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窄,想象空间有限。

  再者,控房价的背景下,龙湖还面临着盈利能力趋弱的挑战。2018年-2021年,龙湖毛利率从34.14%下降至25.31%,净利率从17.96%下降至14.2%。

  漂亮的财务数据是否无懈可击?

  不贪功,不急进,龙湖稳打稳扎地走着。

  当同行为“三条红线”抓耳挠腮的时候,吴亚军对龙湖的财务健康保持自信与警惕,“龙湖是没有在三条线里的,我觉得这是对公司过去坚持在财务上自律的一种报偿。但是我们并不因此沾沾自喜,我觉得还要进一步坚持自律,总体做好稳健发展的准备。”

  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综合借贷1920.7亿元,平均借贷成本为年利率4.14%,平均借贷久期为6.38年。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债145亿元,目前已还款74亿元,今年还剩下70多亿元,可控度较高。

  具体看债务到期年限,2021年末龙湖1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占比为8%,1-3年到期的有息债占比为47%,3年以上到期的有息债占比则为45%,且近几年来1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占比基本维持约10%左右,债务结构继续优化。

  进一步地,剔除预收账款后龙湖的资产负债率为67.4%,净负债率为46.7%,均低于红线标准;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后,其现金短债比为3.88倍,高于1倍的红线要求。

  仅就直观呈现的数据而言,龙湖的确是“优等生”,但抽丝剥茧,却并非无懈可击。

  截至2021年末,龙湖集团净资产2218.8亿元,由归属于母公司权益1249.5亿元和少数股东权益969.3亿元组成,后者占净资产比例为43.7%。

  换而言之,龙湖四成以上权益属于外部非控股公司或合作方,真正由自身掌握的权益不足六成。

  往前追溯到2016年,龙湖少数股东权益占净资产比例为17.8%,更早的2014年则仅占4%。

  节点财经注意到,2016年-2021年,龙湖少数股东权益从133.5亿增长至969.3亿元,5年增长7.3倍;同期,龙湖的归母股东权益从617.6亿元增长至1249.5亿元,5年仅增长2倍。

  伴随着少数股东权益的膨胀,计算净负债率的分母跟着变大,净负债率指标自然会下降,至于真实负债水平几何?表外负债有多少?或许只有龙湖集团自己知晓。

  所以,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了,一边是净负债率整体向下,一边是资产负债率整体向上。2016年-2021年,龙湖集团总负债从1497.2亿元逐年增长至6537.7亿元,资产负债率由66.59%一路抬高到74.66%。

  龙湖的资金压力到底有没有宣称的那么轻松?

  犹记2020年初,吴亚军在2019年业绩会上表示:“龙湖自从2019年下半年就开始关注现金流,直至2020年1月份,已经完成全年的融资任务,往后是否融资已经无所谓了”。

  往后是多久?反正在2020年底,龙湖集团逢股价高位在资本市场增发5000万股,筹集约23.31亿港元。

  吴亚军和龙湖的新故事怎么讲?

  地产界,吴亚军是少见的女性,也是少见能抵制住行业盛行的高杠杆诱惑,保持战略定力的领导人。更多的情况是,她喜欢不按常理出牌。

  对于外界对龙湖增长缓慢的质疑,吴亚军认为,做公司就像骑自行车,骑得慢而不倒比骑得快更难,因为那需要更多风险平衡。

  2014年时,香港“抛楼”加剧内地房企悲观情绪,各种“夕阳”论层出不穷,她依然坚信,当下的房地产才是最好的日子。

  可现实迟早会和预期“碰撞”。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处于近年来罕见低位;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

  各项数据和市场动态,比如房企拿地意愿、购房者信心,都反映出房地产的偏冷状态。着眼长远,地产业在过往几度繁容后,一定是迈向洗尽铅华,守住“房住不炒”初心的新征途。

  就进行时态的2022年,龙湖全口径销售目标3000亿元,只比2021年增长3.4%,“成长烦恼”愈发沉重。

  该背景下,业界的关注点莫过于吴亚军和龙湖能否讲出新故事。

  于今年3月份的业绩会上,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透露:毛利率较高的商业、物业等非地产板块在公司的占比会越来越高。不难看出,这或是龙湖未来的两大发力方向。

  截至2021年末,龙湖累计开业商场达61座,累计获取的商业项目超过120个,整体出租率97.2%;全年商业租金增长40%至81.5亿元;商场销售额增长53%至467亿元。

  虽然增速可观,但放置在龙湖几千亿的版图中,商业租金收入占比仅为3.6%,只能说潜力很大。

  面对疫情之后的市场环境,一边是消费收缩,一边是巨头们纷纷把商业地产作为增量,对龙湖来说,如何把潜力转化为动力,挑战胜于从前。

  物业板块,龙湖智创生活于2021年1月7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最新消息传上市已获批准,拟募资78亿港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20年按收入计,龙湖智创生活在中国全业态物业管理及商业运营服务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1.2%。

  总的来说,商业和物业这两块,说新谈不上,只是主业不景气下,顺应商业潮流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且往往要依赖地产开发来强化市场话语权。在这一点上,龙湖的体量不占上风。

  2019年,龙湖迎来了上市十周年的重要节点。有记者问及:“回顾上一个十年发展有何感悟”,吴亚军坦言,时间过得蛮快,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纪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没有故事就是好故事。

  龙湖,的确没有故事,但未必是好故事。

(钛媒体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