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左丰岐 通讯员 王俊 报道
本报济南讯 “学会‘冬泳’对整个煤炭产业具有普遍意义。煤炭企业应该在寒冬环境中通过冬泳苦练内功、抓好管理、控制成本、促进销售,确保企业在逆境中能生存;要调结构、抓转型、促升级,加快淘汰低效率项目和落后产能。”4月28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在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上如此评价“冬泳论”。
“面对低迷的宏观经济和煤炭市场形势,煤炭企业要做勇敢的‘冬泳’者,绝不做懦弱的‘熬冬’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黄金十年已一去不复返,行业的冬天要持续一段时间,主动寻找御寒迎春的机会和方法,在严寒中练就增强体质、战胜困难的本领,还要充分利用严酷的环境,调整结构,消除体内影响发展的细菌,为春天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这样解释他所提出的“冬泳论”。
近年来,受国内煤炭产能过剩、新能源在能源结构占比上升和进口煤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企业正面临内忧与外患并存的困境,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许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煤炭产能集中过快释放,导致价格暴跌、市场低迷,煤炭企业生存遇到难关。业内预计,此轮煤炭市场调整大约持续3到5年的时间。
据了解,目前煤炭企业遇到的经营困难,在深层次上是根源在于煤炭黄金十年所掩盖的粗放发展方式和巨大的结构性矛盾,市场下滑只是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目前来看,煤炭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思想不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商业模式不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素质能力不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等四个问题。
在这背景下,卜昌森提出了“冬泳论”:当前寒冬时期,煤炭企业要利用危机带来的倒逼机遇,推动企业改革、转型,打造企业“升级版本”。具体而言,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入优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煤炭主业的发展上“转方式、调结构”,采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走多元化之路;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煤战略”;以内涵增长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此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降速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内煤炭费总量将呈下降趋势,宏观经济环境也已经不再支持煤炭行业高速发展。并且,我国已成为全球水电、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逐渐增大也给煤炭行业带来严峻考验。尽管目前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逐年增长,对化石能源的冲击是渐进的。而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对常规能源的使用将产生颠覆式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能源集团未雨绸缪,对企业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梳理:打造“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不但要卖能源产品、更要卖能源服务”,不再简单地将煤炭采出来、卖给用户,而是进一步提供一系列的能源“管家式”生产服务、金融租赁、贷款担保等服务,借力资本运作的方式进入适度多元化之路,推动产业发展向“微笑曲线”的前端和后端延伸,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对“冬泳论”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煤炭企业要坚持依托市场,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当前困难,特别是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加强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推进绿色开采和低碳发展,并适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国内煤炭行业价格不振、利润下滑形势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煤炭企业要在逆境中生存,就必须锻炼内功,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并学会“冬泳”以渡过难关,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省煤炭行业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依靠科技创新降本提效,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加快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和进程,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介绍。目前,我省煤炭企业吨煤炭生产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多元,较好地控制住了人工成本等上涨带来的压力。
卜昌森对记者说:“我们正在不断深化‘冬泳’,由原来的传统管理变为科学管理,由原来的定性考核变为定量考核,由原来支离破碎的改善提升到全面系统的改善提升,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质量、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原标题:危机促转型倒逼企业打造“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