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转型 > 视野 >
    李彦宏:科技创新改写就业命题
      时间:2017-01-03 15:55 作 者:

李彦宏

  百度CEO李彦宏在B20上发起的倡议,引导了一次科技与就业的思想碰撞。身为2016 B20就业工作组主席,李彦宏提出了“G20智慧(SMART)创新倡议”。这份倡议紧扣G20“创新增长方式”的主题,但对就业也倾注了特殊的思考。传统的经济学习惯了将就业寄望于经济增长,但处在“新旧技术革命的交界点”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很可能正在改写这一命题。

  以科技思维解答就业命题,是李彦宏“创新倡议”的重要价值所在。科技会如何改变就业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就业与民生长远福祉、国家百年大计的关联最为紧密,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而当下,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在就业取决于增长的传统思维下,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更为敏感,科技创新对于就业的意义则基本被无视。李彦宏的“创新倡议”提醒学界,是时候正确衡量科技创新,并重新思考就业与增长的关系了。

  李彦宏的“创新倡议”在所有小组的政策建议中显得众不同。包括B20中小企业发展组主席马云提出建立eWPT、贸易投资组主席宁高宁呼吁落实《贸易便利化协定(TFA)》在内,这些建言都是行动建议,建议背后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没有变。多数建言局限于提出者个人服务的领域,虽然可以理解为比较务实,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这与G20的定位是有出入的,一些行动建议如马云提出的eWPT,由于与阿里巴巴的业务关系较为密切,甚至引来一定的争议。

  李彦宏对就业议题的思考和建言则不然。在农耕社会,土地是民生之本,就业的概念局限于此、也可以说基本不存在,而目前,我国虽然已经身处工业化社会,但以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概念衡量,我国仍处在2.0到3.0的过渡阶段,大批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仍不过是近十年间的事情,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于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的理解仍然偏狭,而科技的飞速发展则不允许我们的肤浅理解,尤其是战略层面的、思想性的深入认识和指导已经不可或缺。思想决定行动的方向,这正是李彦宏的“创新倡议”比其它行动建议更具价值的地方。

  在就业与增长、创新的关系上,传统经济学的观念以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索洛模型为代表,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则就业增长,而技术进步则与就业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如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技术驱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这两者都引发了对就业状况的悲观预期。但事实上,正如李彦宏的“G20智慧(SMART)创新倡议”中所言,“回顾过去,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进步,并创造了大量新就业。”这说明,科技创新总会创造大量的新行业,改变的只是就业形态,个体的悲观预期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G20智慧(SMART)创新倡议”指出了我们有理由报以期待的新技术,“上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增长红利正在不断减弱,新的技术变革正在酝酿,特别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正处在质变的前夜。”这些技术一旦应用化,能够产生的产业推动效应是不同忽视的。就中国当下而言,我们不必为人口红利衰退造成的制造业下滑而担心,事实上,我国人工红利的快速衰减与高等教育的快速普及有关,传统制造业的工人减少了,写字楼里的白领多起来了,而成熟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人才,正是科技创新所不可或缺的。如今,互联网技术对于就业形态的重塑已经出现端倪,优步、滴滴带来了灵活就业,分享经济时代更会催生出自雇就业的机会。从行业来看,服务业、文娱等新兴行业会诞生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乃至新的职业类型,这些职业与传统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服务于人类更高的物质或精神需求。

  是时候打破误区了,不必再迷信增长决定就业的传统思维,技术革命终将让我们的担忧化为泡影。倾听李彦宏的建言无疑更有意义,“历次技术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主动拥抱这些新技术变革。利用新技术来提升效率,改善结构和扩大就业。”与其为了提高就业刺激经济,不如在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上下些功夫。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