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卡通’项目是我们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比较经典的一个项目,我们非常迫切想上这个项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医疗的连续性上要有所考虑:再一个,从方便患者就诊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胡文杰坦言。
随着医院整体管理质量的快速提升,在山东省卫计委发布的2016年度《山东省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绩效分析报告》中,该院取得了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和病种综合难度系数全省排名第一的佳绩。这使济医附院在山东省21所三甲医院(卫计委官网数据截至2017年3月18日)中颇为突出。并且该院于2015年7月和2016年11月,分别成功通过了JCI(第五版标准)和国际医院信息化评审(HIMSS)六级双认证,成为目前中国内陆通过JCI(第五版标准)认证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型医疗中心,也是山东省首家通过JCI认证的大型综合医院。
之所以能够一举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级医院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济医附院上至医院决策者,下到医院全员对“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意识的深切理解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之上,全院上下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全力支持,使这所区域医院能够持续借助IT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并成为全国医院行业中的佼佼者。
2016年初,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考察与调研后,济医附院开始实施“E卡通”项目建设。项目开展之初即成立了由院财务处、门诊部、招标办、文化办、医保办、后勤处、餐饮中心、保卫处、影像中心等10多个科室成立的项目组,全面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和实施工作,期间完成软硬系统及银行招标6次,进行了30多场各种规模的协调会、完成了50期项目周报。
截至2017年2月中下旬,在以易联众公司为实施主体,其他多家信息化公司参与下,项目不仅完成预交金系统、预约挂号系统、自助服务终端系统、检查预约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微官网、员工餐饮系统、短信平台等10多个新系统的开发上线工作,还完成了门诊收费系统、入院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PACS、LIS、病理、内镜、心电等12个旧有系统的优化改造工作。通过“E卡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济医附院对门诊就诊流程的优化与改进,且成效显著。
提前布局“医联体、双向转诊”
可以说,“E卡通”项目作为济医附院近三年来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其意义不言而喻。
“山东省这些医院在信息化方面,各院领导都还是很重视,投入也不算少。所以全省整个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很高。不过,在每五年一次面向全省卫生系统的信息化调查,特别是去年的第三次调查中,我们做了几项大的分析,亮点之外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现在也是到了二次创业,二次发展的阶段,全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节点上,下一步就是怎样互联互通的问题。”胡文杰院长表示。
她指出,目前在整个山东省三甲医院中,从HIS、LIS这些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到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而更高层面涉及医院管理层面的系统,包括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如数据平台一类的建设工作,在一些三甲医院中也都引起了重视,开始做起来。
“过去患者来医院就诊,他的信息并不能有效地进行保存。包括和住院,和其他社区医院,有效连接起来都做不到。所以,患者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辨识,以便于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整个医院就诊信息的留存。只有通过这个方法,才能将这些信息连贯起来。这作为医疗的连续性上是必须要实现的。因此,通过‘E卡通’项目,我们首先做到自己院内先统一起来,保证患者的就诊信息在医院里,不管门诊,还是住院,都是完整的。另外,通过这个项目,体现了互联网+大健康和慢病管理的理念,也是对下一步国家要求的医联体、双向转诊的实现打下一个基础。比如,患者在我们这里的诊疗信息,他如果去社区医院再进行后续治疗,那里的医生能看到;而社区的医生给他做的一些基本检查,一些结果,拿着卡过来,我们的医生也能看到。”
“看病像打仗”现象何时休?
在中国,对于患者看病难的现象,业内曾贴切地这样形容“挂号如春运,看病像打仗”。这种现象不仅让医院不堪重负,患者也因为看病难而备受煎熬。
许多人都有过在医院就诊期间,因为挂号、就诊、缴费、取药、复诊等问题常常在一家医院多个科室来回奔走,疲于排队的经历,特别是在三甲医院,不仅人员拥挤,科室更是分散在多个楼宇间,往往患者为看病,病还没看上,先是在医院里跑上跑下的挂号、缴费就被折腾地够呛。而当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许多家庭都面临“空巢”老人或纯老人家庭的情况,光是“看病像打仗”就让这部分还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老人日常看病苦不堪言。
当然,全国各级卫生部门和医院也一直在努力尝试各种办法来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但结果多半是治标不治本。
抛开一线城市不说,仅济医附院这样的地方三甲医院,高峰期日均门诊量就将近1万人次。记者在走访期间就看到,早上不到8点,医院内各个楼宇间已经是人头攒动。如果不下重拳去改善医院的就诊效率和管理质量,如何能做好鲁西南三千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而“E卡通”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以说让济医附院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E卡通”项目成关键
要解决患者看病难,先要从门诊就诊效率入手。2016年初,在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和考察调研后,济医附院“E卡通”项目开始实施上线。
“整个系统是在2015年底程序就已经开发完了,到2016年初大概有20多台自助机跑起来,当时工作量大概能占到门诊业务量的15%左右。效果还比较好,所以2016年中旬就开始推广自助机。整个开发周期还是比较短的,自助机分步上线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中就诊卡一项,为推广社保卡应用,我们同时将社保卡也作为就诊卡在全院通用,上了四五百台社保卡读卡器,分布在各个诊区,包括住院区域。”作为项目实施主要负责人之一,济医附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昂感触尤深。
“‘E卡通’项目对我们门诊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济医附院门诊部主任李莲芝表示,“首先它的缴费、挂号流程和以前的模式不一样了。现在门诊收费预交金模式可以减少患者来回排队缴费的次数。在诊区,医护人员、分诊人员可以将患者在这个诊区的费用直接扣掉,而无需再回到收款或自助机上再缴费。这点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对患者非常多,人流量非常大,总是排队很长的情况来说,对患者还是改变不小的,至少他看病非常方便了。”
而在2016年4月新上线的预约平台预约率的显著提升使得患者的分流效果十分明显。用李莲芝主任的话说,“过去我们预约率还不足10%,现在预约率在35%左右,甚至更高。这对就诊患者的分流作用非常明显,对医院停车位的缓解以及整个诊区挂号门诊大厅的拥挤程度和患者的等待时间都大大缩短了,连带医院周边的安全也更有保障了。”
“号源池”的合理分配机制更科学
众所周知,预约挂号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而患者就诊的随机性更增加医院管理的难度。因此,有行业人士认为,如果患者能够做70%-80%的预约,当前医院的状况就会改善很多,不仅很大程度上节省患者到院就诊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提升医院的效率。
对于患者预约挂号,目前许多三甲医院都专门设有相应的“号源池”,只是这样一个虚拟资源池的分配机制各有差异。
此次“E卡通”项目中,济医附院在“号源池”的合理分配机制方面实现了预约时间覆盖全门诊时段和精确到分钟的预约号源,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安排选择合适时间到医院就诊,对于缓解来院就诊人群扎堆的情况收效显著。
E卡通”项目将医院的人工收款变为自助机直接刷卡,使医院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医院很多耗材也相应减少不小;而人工窗口的缩减,直接节省了医院人力成本。可以说,过去信息化建设效果往往难以得到快速直观的评估,而“E卡通”项目通过打造方便、高效的就诊环境,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和就诊环节,明显提高了医院各部门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管理成本,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的竞争力。(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