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转型 > 视野 >
    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应把握好结构性机遇
      时间:2021-09-24 17:41 作 者:

  相关平台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秋期间周边游预订人数占出游总人数比例为56%,在多地提出中秋假期“非必要不出省”的倡议之下,周边游逐渐成为主流,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期间,周边游的预订更是火爆。

  毫无疑问,疫情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冲击,但在全球范围看,中国旅游业受益于出色的防疫措施和成果,损失最少。与此同时,也给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多个结构性的机遇,希望能够把握住。

  在疫情发生前,中国旅游市场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旅游不再是人们通过跟团的方式去景区看看那么简单的需求,市场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的蜕变,游客的消费关注点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更加关注出行品质和文化深度体验,更加讲究玩好、吃好、住好,强化了精神消费的特点。但是,中国旅游业还处于“靠山吃山”的状态,一些地方守着景区赚钱而忽略了服务升级,因此,舆论认为国内游性价比低,体验较差,需要一场全方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疫情带来的第一个结构性机遇是,出境游受阻后游客开始在国内寻找替代性市场,如果旅游行业能够及时满足高质量的旅游服务需求,在持续几年的疫情影响下,完全可以培养一个巨大的高端旅游市场,并在后疫情时代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但是,出境游追求的是不一样的风景与更好的服务体验,中国有不一样的风景,但都处于边疆地区,而那里恰恰服务业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比如云南、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长距离目的地成为国内替代的一个选择,而且风景也不输新西兰、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但其中一些景点旅游服务的专业性差,基础设施弱。再比如三亚是否可以与东南亚巴厘岛等海岛游竞争,能否摆脱价格过高而缺乏良好体验的困境;东北的冰雪旅游什么时候可以与日本北海道等地竞争?不能守着国内市场供给的不可替代性而忽略旅游质量的提升。

  疫情带来的第二个结构性机遇是城市周边游的繁荣。周边游本身是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日益增长的周末消费方式,疫情强化了周边游成为大部分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长线游、出境游受阻,而且人们工作日减少了外出,使得周边游成为释放压力与情绪的一个渠道,并让人更加重视家庭。当周边游变得供不应求的时候,旅游机构可能没有太大压力增加投资实现升级,但是,如果不迎合城市居民精神需求并创新发展,人们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新奇的感受,周边游的爆发很可能昙花一现。

  周边游实际上更要重视体验,因为它具有重复性消费的特征,必须具有吸引力。除了居住和饮食外,关键是增强互动性与文化体验。目前周边游主要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户外运动等户外游以及主题公园为主,项目内容基本是固定的而非变化的,很难吸引人们第二次消费。以北戴河的阿那亚为例,成为北京周边游的一个经典项目,不仅仅是海滩的吸引,还有戏剧节、音乐晚会、露天电影、图书馆等等人们可以参与的活动,因此大获成功。

  疫情为中国旅游业提供了两个重要的结构性机遇,实际上也提出了两个挑战,一是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要求更高,比如替代出境游的国内高端旅游产品,强调独特的自然感受,而周边游城市游则需要强化文旅融合,增加旅游的互动体验与文化消费,依赖文化创意活动;另一个挑战则是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人们早已经厌倦了国内景区一切向钱看的面目以及千篇一律的旅游小商品,尤其是现在自由行的游客越来越多,更需要完善的旅游设施与周边的服务。中国旅游资源多,但人口更多,导致景区无需努力就能人满为患,失去提升服务质量的压力,这需要监管部门提高景区治理水平与评价标准。

  发展旅游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以及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借助疫情带来的结构性机遇,从战略角度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