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发 > 实务 >
    新浪VS虎扑,一场难以避免的贴身肉搏
      时间:2013-08-19 15:26

  不出意料,在今年6月上一份为期三年的直播权合约刚刚结束以后不久,新浪就迫不及待地和NBA又谈下了一纸新的、范围更广泛的合作规划,并进一步提出了要以NBA频道的社区化为范本,来带动日显老迈的门户实现转型。

  巧合的是,近年来NBA影响力在国内扩大的另一最大受益者—-虎扑,也正稳步走在封闭社区向开放门户转型的路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的各自转型这也让这两位国内互联网界离NBA资源最近的玩家,犹如两列迎面而驶的列车一样,逐渐靠拢。

  据说新浪为了谈下和NBA的新合约可是花了2-3亿银子的不菲代价,这其中的主体便是具有排他性的赛事播出权。

  拿下播出权意味着未来几年新浪依旧是国内最容易靠NBA赚钱的网站。因为比赛的内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稀缺资源。“一鸟在手”基本能让新浪NBA做到“衣食无忧”,但光靠比赛播出权来盈利,毕竟是一件很“粗放”的事情,很容易演变成播出方与体育赛事转播成本之间的一场单纯较量,这也是新浪试着寻求其他路径,来将这纸合约带来的收益最大化的原因。

  “微博反哺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

  合约中除了基本的比赛播出权外,还包涵了移动端、游戏、社交电商等诸多方面的权益。以此为基础,新浪也提出了“微博反哺门户”、“NBA频道社区化”等思路。

  从这些思路里面可以看出两个很明显的改变:第一是对传统的以比赛播出权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的改变。原有的模式,本质上还是传统媒体的二次贩售,而现在围绕着播出权在它的上下游开发出更多的商业机会;第二则是对传统门户“有读者无用户”或者说“有流量无ID”的改变。历来传统门户网站只有“读者”和“流量”概念,如今想要通过引入更精确更容易挖掘的“用户”概念来实现价值。而第一种改变要想实现,很大程度上还必须立足于第二种改变的基础之上。

  一般而言,社区和论坛的支柱来自于两方面:各类内容资源和包含等级制度的用户关系。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近年来的崛起削弱了体育社区在用户关系上建立起来的优势。但在资源呈现上,很多时候微博依旧力不能及或效果不佳,这不是因为微博运营人员不努力,而是微博产品特点和互联网赛事消费特性等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新浪想要在这场争夺战中获胜,必须想办法解决或弱化以下几点问题带来的影响:

  1. 内容的缺乏

  前段时间有人在为微博活跃度下降与否争执不下,最后的结论是大家看的多发的少、就算发也是转发多原创少,这就在量上导致了内容的匮乏;同时微博的产品特点,也很难催生出有深度的长文内容。没有量和质的保障,所谓的内容反哺就不可能实现。

  2. 微博场域的限制

  当初微博大张旗鼓的设立了30个球队的公共账号,想让他们成为各自球迷群体中的KOL,但媒体基因过重的新浪玩着玩着却发现这30个账号更多的成了球迷了解各队消息的“媒体渠道”而已。微博以社交关系网为内容流动路径的特点,使得体育迷们在微博上只能以大小不一的圈子形态进行互动;而传统论坛内容由于公共性的特点,更便于用户发现内容。

  3.内容的呈现

  优质内容在微博上如何凸显也考验着新浪的运营团队:一个成功的论坛在内容贡献和审核这两大环节上已经基本都能由用户完成,但在微博上,用户要想“顶”一个内容基本上只能靠转发。对此新浪必须想办法给微博用户更多的“赋权”,这既能减轻运营人员的压力又能帮助优质内容的更多浮现,否则通过微博来UGC只能沦为一句空谈。

  “高筑墙”的虎扑

  大量能生产优质内容的用户成为了虎扑将自身与其他竞争者隔开的高墙。而凭借着这墙内的用户,虎扑也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商业多元化道路的探索。

  其实体育用品是个蛮适合做电商的领域,相对于豪门和明星,相对不那么起眼的球队和球员也依旧会有自己的拥护者愿意掏钱相关产品,而线下的门店总是无力满足这种典型的长尾需求。去年虎扑走导购平台的路子,推了一个叫“识货”的版块,借着交易区的人气,发展的势头比较顺利。现在不光卖运动相关产品,还出现了数码和汽配之类的东西。

  但在这次新浪与NBA的新合约中,NBA电商的运营权也被纳入了协议框架,并被当成未来门户转型和做社交电商非常重要的部分,相关授权产品很可能会作为专属会员特权以及独有商品售卖等增值服务来吸引用户。因此这两者在未来电商道路上可能出现的竞争甚至冲突,值得进一步关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