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医疗 >
    王韬:基于电子病历临床数据中心的医学数据应
      时间:2013-04-16 17:22

  在英特尔开放架构大数据平台不断赢得各行业用户青睐之际,3月29日,英特尔与嘉和美康达成合作,共同帮助中国医疗行业用户更为广泛且充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合作项目启动仪式上,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出席并接受专访,向记者介绍了医疗大数据在医院中的最新应用实践。

  

\

 

  基于电子病历临床数据中心的医学数据应用

  会上,王韬以“基于电子病历临床数据中心的医学数据应用”为主题展开讨论,他说:“医疗数据为医院新发明和新服务提供了的源泉,临床数据中心对天坛医院绩效管理、学科科研发展、医疗质量管理三大支持的改变正蓄势待发”。据了解,2013年,天坛医院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临床数据中心。未来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是结合临床路径细化科研,在科室绩效完成的情况下,逐步向个人绩效转移。

  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前述的院长平台,为院长和职能处室全面掌握科室的运行状况提供了决策依据;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科主任管理平台,让科主任可以随时掌握本科室的绩效运行情况,各项指标逐步分解到个人;绩效核心是成本控制,这也是医改要求,正在探索落实到科室和个人的成本控制。

  天坛医院的绩效指标体系分为住院指标和专项管理指标两大块。

  从临床数据中获取科研数据

  在外界看来,大数据在科研和业务应用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采集到数据的颗粒度问题,如果真正做科研,它面对一群人,面对不同的个体采集某种疾病;而临床业务应用层面,需要对某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发病历程进行调阅,实现以时间轴为主线的冷数据的处理。系统要是分两个来做?还是同一系统上的不同数据库?

  针对这一问题,王韬表示,通常而言临床是从数量上把患者看好,看病过程的因果、失败、成功的深度研究不是临床追求的目标。临床就是规范,按照卫生部的诊疗规范走。天坛医院的临床医生既要完成看患者的临床任务,又面临科研的慢工细活。所以临床和科研的一体化是一个平衡或者一个妥协,这两点都不能做到极致,且这一妥协是随着阶段调整的。在临床中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数据时支持科研的,选中间一部分有价值的患者做深入性的研究。颗粒度是可以调整,科研和业务应用两方面看似矛盾,其实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融合变化的过程。

  学科科研建设思路——以病种为单位,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发生、发展周期为主线,系统整合患者在体检、门急诊、住院、随访等多个环节临床数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病种公共数据元字典(CED)、临床数据采集系统改造、数据集成平台、患者主素引服务(MPI)、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存储中心(CDR)、数据浏览服务等。

  ·全业务环节集成,数据与业务分离;数据自动抓取(HIS、EMR、LIS、PACS、PIS等);

  ·真实、完整、丰富的队列数据资源;

  ·灵活的数据组织策略;涵盖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患者群、实验人群等;

  ·医院扩展到其他病种。

  今后随着采集数据量增大,必然面临效率问题。大数据库可以同时解决很多数据库之间数据相互协调、统一应用、挖掘。

  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在医院的应用模式

  加强信息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是2013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在新医改的大环境背景下,医改、医院都必须要做好两件大事: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改善。那么,如何更好的实现医改目标?医疗质量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方法。天坛医院临床数据中心对医疗质量管理的支持分如下三阶段:

  阶段一:全面获取真是数据,了解医院质量现状;

  阶段二:质量问题分析,发现质量影响因素,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各个监控点;

  阶段三:改进管理,效果评价,持续改善。

  大数据正在重塑医疗IT

  大数据现象正在推动新的使用模式和应用程序呈现爆炸性增长,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效率和竞争力。这些模式和应用程序能够收集海量的数据,并通过批量分析和实时分析及可视化工具提取有用的信息,以推动人们做出明智决策。

  大数据和电子病历的关系

  医疗卫生信息的数据量正在急剧增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中国的医疗正在迈入“大数据”时代。目前,天坛医院数据量达50多TB,这50多TB虽然多数用于医疗影像,其他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在内所产生的数据相对小一些,但是一定要理解大数据不单纯是指容量。影像数据虽然容量大,但是它的文件数和数据记录,在数据库中的复杂程度远远不及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里,电子病历是数据的核心和骨干,医院的所有数据包括收费、质量、医疗都是围绕着电子病历展开的,可以理解成影像是电子病历里的一部分或者说肿瘤一样,它长的特别大,但是这部分本身不是特别大。

  面对医疗过程、质量、精细化管理中采集的海量数据,这么大量的数据怎么用?采集后要做什么?要发挥哪些作用?因为量特别大、特别多、特别复杂,所以电子病历采集到大量数据势必需要大数据技术得以完善。为此,王韬畅言:“并不是因为有了大数据,我们跟在后面赶时髦,大数据是电子病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预测在未来五年,有需求、有想法的医院都将面临这一问题,这将是一个探索。”

  实现真正的无纸化电子病历

  “天坛医院CA签名非常严格,并不是出院的时候统一签,天坛医院医生、护士每个动作都签名,符合“可追踪、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质量水平的提高。做电子病历动机不是为了应付等级评审和上级检查,而是通过电子病历做医院的内涵建设。医院病床扩张、核磁、CT大型设备等外延基础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想提高医院的内涵建设,需在医院管理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费用的降低等一系列上发现问题、追踪问题并解决问题。关注内涵建设将成为天坛医院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王韬说。

  据了解,今年,天坛医院计划与嘉和美康、北京CA合作,展开两大项目:其一,基于电子病历基础平台上的绩效,往医生上挖掘绩效;另一个实现诊疗计划系统,将电子病历、医嘱、护理、检验等医疗活动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和临床路径、科研,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相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天坛医院预计在2013年6月底完成北京地区患者出院无纸化的目标,实现真正的无纸化电子病历。

  大数据体系架构需要顶层设计

  有新闻报道称大数据泡沫即将破裂,大数据概念在中国会终究是昙花一现?王韬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指出,大数据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持续发展的过程。无论大数据还是CDR,一定要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才得以实现。如果原始目标就奔着大数据,那结果肯定是泡沫。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容易被理解成修修补补的过程,有时能补;有时结构性的变化,流程性的颠覆,无法修补。这时候可能需要一个新的架构产生。

  同时,大数据的应用在发展,医院网络架构也要随之发展,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部门级到全院级甚至到区域级,网络架构是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是僵化的。在采集大数据之前,采集哪些数据就存在顶层设计的问题。这两年是医院面临架构变化很重要的时期,对医院来说面临怎么从收费、医生工作站向全面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架构发展。到底怎么发展?大家都在过渡期,都没有到成熟阶段。为此,王韬总结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心态:

  医院——医院本身思想还不到位。天坛医院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现在仍然不能把医院所有问题、所有环节都想明白。所以对于天坛医院来说也存在着走一步看一步的问题,这是医院本身的心态。

  厂商——现在的厂商分两类,一类是做HIS起家的厂商,它把医院的收费、医生工作站做了,但是电子病历不强,现在也想往电子病历扩张;一类是专属电子病历厂商,它小而精,以电子病历作为突破口,比传统的HIS厂商做的好,在市场上有存在价值。现在这两家都有自己的优劣势。要把医院在新时期的所有事都想明白,架构按照想明白以后重新搭建完成的现在真的没有。在这两三年或者三五年会有一系列新的东西出来。最成功的标志或者是嘉和或者是做HIS的厂商能提出一体化的东西,这将减少医院面临选择的压力。

  大数据应用区域医疗

  对用户最有意义的,就是大数据可通过处理和分析而被发掘出来的价值。大数据不仅仅是未来满足海量存储,更重要是用什么样的数学模型分析它,满足医院或者区域卫生的数据统计需要。

  一直以来,英特尔工程师都在致力于研发设计数据中心,通过IT手段把个人健康信息录入到数据库里。而像Hadoop这样的开源工具已经成功开启了大数据分析之门。Hadoop不单单是数据库的概念,还包括了数据优化、数据迁移、数据清洗等技术来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