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因高房价、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等诸多原因,不少白领纷纷想要逃离,转到二三线城市或回老家发展。是迁是守,到底该如何抉择?
[白领心结]迁 外界牵绊环境制约
Fred,29岁,在京工作5年
在北京待了5年的Fred表示,春节时的同学聚会上,老同学描述的生活状态,让他艳羡不已:风光秀美的江南小城、230平方米的复式房、上下班15分钟的公交车程、隔三差五可以去父母家蹭饭……他不禁怀疑,当年留在北京发展的选择错了吗?职场上白热化的激烈竞争,每天花费三五小时奔波几十公里去上班,还有高不可攀的房价!
Fred坦言,自己也想过要回到熟悉的江南故乡,可是在北京交往了3年的女友怎么办?家人对自己扎根北京、衣锦还乡的期盼怎么办?“离开北京,我的事业发展还能延续吗?一想到这些,我就不得不打消想要逃离的念头。”
“很多人选择在大城市发展,无外乎冲着大城市丰富快捷的资讯、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生活自由度和成功机会高,以及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推动自己“不进则退”的磁场。”职业规划师闫岭指出,“无疑,如果往二三线城市迁徙,他们难免会受到爱人、家庭、职业发展等种种问题的制约。”
守 压力大很难熬
Mary,30岁,在沪工作6年
2008年初,Mary和老公在上海外环线外花了82万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当婚房,付了30万的首付,每月还贷四千多元,从此当上了房奴。原本以为从此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谁知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老公几乎被那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压垮。工作带来的过大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使他健康透支,连生病都不敢请假就医,夫妻也产生了感情隔阂。
2009年中,苏州一家IT企业向Mary的先生发出邀请,承诺高薪高职。尽管苏州的房价也不便宜,但相比上海而言还是便宜一些,户口问题也容易解决。几经权衡,并跟父母反复沟通后,今年春节后,他们卖掉了上海的房子,移居苏州。Mary说,搬到苏州后,生活品质明显高于上海,家庭关系也变好很多。绝大多数“换城”发展的白领其实都不想放弃在上海打拼多年的成果,只是,继续留守,让他们实在是力不从心。
[规划建议]
留守大城市还是去二三线城市,这个选择的确不好做。对于正处于矛盾漩涡中的朋友,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决策:
算 仔细比较迁与守的得失
城市化的加剧,让很多人蜂拥而至来到“北上广”,但,有多少人是在“进城”前,曾全面考量或评估过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座城市?又有多少人是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理性地与大城市的发展相结合?要计算迁与守的得失,用职业规划咨询中较为常见的“得失权衡评估表”可以最直观地看出结果。
找出一张白纸,分别列出需要抉择的A、B两地,按重要程度高低依次列出你认为重要的任何内容,如居住环境、就业机会、工作环境、工作报酬、晋升发展、培训机会、自我实现、家人相处、配偶影响、资源利用、休闲时间、挑战性、成就感等多个方面,进行“得”与“失”的自评。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针对不同城市回答每个项目的得分,计分范围在-5至5分不等,例如上海与苏州相比,居住环境苏州得5分,上海可能只有3分,每项进行评估后最后算出两地的总得分。分值越高,表明你主观导向其优势较明显。
思 理清自我的发展目标
不管在哪座城市工作,都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如果我们在选择在哪个城市就业之前,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清楚地知道“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从事怎样的工作”,“我能在哪个城市更容易实现目标,从中获得最快最好的职业发展”,在面临发展城市的选择时,会不会更科学、更明智、更清晰呢?
谋 立足当前再规划未来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议在职业生涯发展初期,更多地关注对自己锻炼最大的工作,可以在就业机会较发达地区寻找与自我职业目标相契合的职位。处于这一时期的求职者不宜过于频繁更换城市,因为你在某个城市积累的人脉资源必将会随着地域的变动而逐渐失去价值,同时对新的文化、新的环境的适应也将是不小的挑战;到了职业生涯发展中期,当职业经历、工作能力以及经济水平积累比较成熟以后,有适合的发展机会可以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以提高幸福指数,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