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职业发展 >
    HR急需一次大革命
      时间:2013-05-08 14:35

  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几个下面这样的例子,有些公司未能全力以赴抓住重大的发展机遇【比如英特尔(Intel)之于移动设备芯片】,原有业务难以为继但却拖延不决【比如柯达(Kodak)之于数字摄影】,难以割舍钟爱但日渐衰亡的策略【比如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之于过于庞大的品牌组合】。我遇到过的大多数战略惯性案例中,人力资源(HR)部门并不是罪魁祸首,但也不是推动变革的最强大力量。

  我们与英国特许人事和发展协会(CIPD)的朋友们发起了一项在线问题解答活动,我们相信HR能在加强公司适应变革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一直喜爱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这句名言:“事物总是有两方面——过去和将来,静与动。”问题是,HR部门属于哪一方?假设拿下面这个问题来问贵公司里的每个人:

  下面两种描述哪一种能最准确地描述贵公司的HR部门?

  1.HR是促进变革的强大力量。

  2.HR是变革的主要阻碍。

  如果贵公司有90%以上的员工都选择1,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我怀疑如果你今天进行这项调查,不太可能会是这样的结果。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们试图要建立的是什么样的组织?

  我所说的策略适应性不同于咨询界人士和商界大佬常常谈到的经营灵活性。经营灵活性意味着能在现有商业模式的框架下,对需求变化和客户偏好做出迅速反应。体现经营灵活性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的新MQB(模块化横向矩阵)生产策略。 通过MQB架构,大众集团实现了在少量平台上生产众多品牌车型(奥迪,西雅特,斯柯达和VW)的目标。

  相比之下,策略适应性指的是一家公司重塑自身业务理念的能力。比如,我们都体验过亚马逊(Amazon)的经营灵活性——它能从几万、几十万库存单位中快速提取出每位客户的订单产品,一两天之内就能送到。但谈到策略适应性,亚马逊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亚马逊在短短这些年的历史中已经经历了从图书销售网站到在线零售平台,再到数字媒体巨头的转型,最近又成为了云计算领域的领先者。

  亚马逊非常独特的一点在于它商业模式的变革并不是因为迫于危机。通常,重大的策略转变都是受到财务危机或连年回报率低迷的推动。大企业中深层变革的发生往往类似于治理不善的独裁政权——难得一见,姗姗来迟,无法遏制;而且原因也相似——从上至下的权力架构抑制了从下至上的变革。很多时候,等到一个问题变得大到足以引起CEO注意时,不管是机会、还是威胁,要想行动都已为时太晚,只能被动应对。等到谷歌(Google)高层惊觉必须认真对待社交媒体时,Facebook早已建立起了近乎无法超越的领先地位。绝大多数企业“变革”计划都是“追赶”计划。

  但这样的变革不一定需要一场财务危机、大面积裁员、管理层大换血或股价暴跌。变革需要来得更快一些,成本更低一些。

  借用军事术语,我们是在试图找到缩短“包以德循环”(OODA loop)的方法,即观察、调整、决策和行动所需的时间。战场上,往往是包以德循环最短的军队获胜。商界也是同样的道理。

  随着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策略更新的速度也必须加快。企业变革赶得上我们周边世界的变化吗?太多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

  鉴于HR在组织机构核心流程中的主要职责(比如,绩效考核,人员配置,组织发展,变化管理,薪酬),HR有机会成为积极变革的真正催化剂。那么,让我们来设想一下,HR部门能如何走到前面,为未来的力量摇旗呐喊。

  您认为,是什么让适应力强的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敬请分享您的高见,参与由英国特许人事和发展协会和MIX联合举办的在线问题解答活动“打造适应力优势”,为HR界出谋划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