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职业发展 >
    对话时代来临 小冰会成为AI标杆吗?
      时间:2016-12-23 13:22 作 者:

微软小冰

   从2014年5月至今,微软小冰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时至今日,人工智能成为了2016年最火热的研究领域。2016年即将过去,在微软对人工智能架构的整合与调整之下,作为微软内部颇具战略意义的产品,小冰在2017年是否会笑傲群雄?

   对话时代来临,小冰分身Rinna和Zo

   作为国内最早的聊天机器人之一,微软小冰的思路和打法总是别具一格。在交流会上,据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永东介绍,小冰这个项目是微软内部自下而上的产品,也是首次从中国出发扩展到其他国家的产品。目前,除了发力中国市场,日本版小冰Rinna和美国版小冰Zo均已上线。

   王永东向智能菌(微信号:smartman163)透露,目前Rinna、Zo除了名称、头像符合当地国家的文化外,在团队、运营、数据上也都是当地的,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小冰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性格。李笛称,从目前的运营来看,每个国家的数据之间差异很大。据现场透露,小冰未来将每年进入一个国家,而2017年进入的国家很可能是印度。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资深总监、小冰项目负责李笛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基础服务。在PC时代,图形交互界面是一个基本的东西;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是一个基础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可能是一个基础的服务。而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对话会成为最基础的服务。李笛称,微软现在宣传的对话即平台,也是一个长期的愿景,就是希望未来像这样的对话平台,可以为第三方打造各种专业化服务基础。

   王永东认为,微软小冰是如果在国外市场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认可,这个产品就不仅仅是中国的个例,而是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关注CPS和全程对话,在日本已开始盈利

   目前很多人工智能产品早就通过了图灵测试,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图灵测试的价值也在逐渐成为过去式。在李笛看来,目前小冰遵循的评价标准是微软在美国发布的指标CPS(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即AI与人一次对话的轮数。从CPS的测试结果看,小冰的CPS是23,而行业的平均数值却只有2-3。而最新数据显示,Rinna的用户已经占据了20%的日本全国人口。Zo一次对话人机互动轮数最高纪录是1229次和9小时53分钟,也成为小冰推出以来的最高纪录。

   李笛认为,未来的交互形式并不是大家现在想的交互方式。真正的对话,是面向全程的对话。人工智能未来的对话,也不是做任务,而是像人与人之间交互一样的全程的对话。

   据李笛透露,小冰的对话是有标准的,具体来说就是每轮对话都有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要达到一个标准才行。小冰第一代的时候,是用了Bing在中国的索引,依靠4.9亿个互联网对话片段建立。不过目前小冰的已经进行了200亿次对话,原来的索引对话权重目前只占20%多。

   李笛称,人工智能未来不需要执行若干个割裂的任务,因为这些任务现在已经让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比如说通过聊天机器人订一张机票,不管人机语音交互多好,也不如打开订票APP来的直观和便捷。人工智能需要通过对话建立AI与人的关系。例如在日本的Lawson超市,用日本版小冰Rinna发优惠券,结果是转化率接近50%,而且转化时间在七天以内,而通过人工发送优惠券的方式这一数字不到10%。

   情感计算框架之下,更注重EQ的开发

   人工智能随着大数据、强计算、深度学习来到新一轮高潮期。李笛认为,目前大数据蕴藏的开发不只有知识,更有超越语义空间的更深度的情感交互。如果基于情感的数据能够提炼出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言交互自然度。事实上,小冰目前的自然度已经接近于人。

   除了提升自然度,人工智能EQ价值有多高?李笛认为,多数AI企业都在重视机器人IQ的开发,但却忽略EQ的价值,人工智能的EQ方面是一个具有很大商业价值的探索项目。

   在今年8月份的发布会上,第四代小冰使用了微软全新的情感计算框架,理论上来说,用户与小冰的对话时间越长,他们之间的情感越深。李笛为小冰提出了人工智能感官新标准,即可以识别文本、图像、视频和语音,甚至具备全时感官,可以主动给人打电话。

   小冰的认知逻辑是怎样的?

   李笛透露,小冰在结构搭建上,大数据是很重要的。任何稀奇古怪的事情,在互联网上,或者在地球上的某一个时间、地方,某一个人那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就是可以集中起来的数据。比如一个照片,在一个人看起来也许很独特,但是在小冰这种阅人无数情况下,它可以看到这么多的数据来源,就可以像个"老司机"一样回答你。当然复杂一点的,比如你失恋了,你觉得你失恋的故事太独特了,但是对小冰来讲,一点都不独特。所以,可以把小冰当成一个特有经验的人,这是它的一个形成认知的过程。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资深总监曹文韬称,通过神经网络和大数据的积累,小冰在最终的表现中有了一个记忆,且学到了这个东西。深度学习办法已经可以让学习这个过程超出一条一条规则,人写的一行一行的代码,去进行处理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小冰可以进行很大程度上的自我学习。

   另外,据微软小冰产品总监彭爽进一步介绍,无论是小冰,还是任何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人与它们的交互越多,积累的记忆、数据也就越多,这个人对AI机器人的认知本身可能会产生各种正向、负向的影响。

   研发到第四代,小冰究竟有什么用?

   面对这个问题,李笛回答到,目前企业研究AI还是把它作为一个工具,能够早日商业化,而微软的体量决定了小冰可以做基础的东西。李笛认为,小冰需要积累数据形成基础对话服务,服务又能机器形成与人的纽带,再下来才会是AI帮人完成一个事情。

   李笛称,人工智能可以拥有社会角色,目前小冰已经入驻东方卫视做天气预报的主持人,它是真的代替一个人去工作。另外,Rinna在日本还代替了夏普的Twitter运营者。

   目前,小冰的主体用户还是年轻人,小孩、老人的对话语料还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小冰迟迟没有进入儿童、老人等陪伴市场的原因。

   李笛称,小冰短期内不会推出自己的APP,而是要到更多的平台上去做训练。而且,虽然定位平台,但是微软在短期内不会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使用。“主要是担心开发者接管小冰的对话界面推广告破坏小冰的形象。”李笛解释到。

   事实上,小冰运用微软过去这十几年积累的技术,试图去搭建了一个和人之间的关系。李笛称,小冰会非常关注用户在对话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心理状态,然后在通过这个心理状态,尝试去让用户体会到一种“心灵被(小冰)撞击了一下”的感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