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制造 >
    年轻一代为什么不爱买车了
      时间:2013-08-23 17:22

  2002年,日本汽车厂商本田汽车(Honda)推出了一款名叫“Element”的箱型SUV,希望能吸引二十来岁喜欢户外运动的年轻人。这辆车后座上方有个天窗,是专门用来装冲浪板的。后备箱非常宽敞,足够放下山地自行车。

  但不管本田怎么努力想抓住年轻车主,结果都无济于事。相反,Element很快在40多岁、50多岁乃至60多岁的婴儿潮一代中迅速走红。对本田来说这当然不是坏事,能卖出产品固然好,只是这种情况使美国汽车业面临的一个更大、也更严峻的困境凸显了出来:怎么才能把车卖给千禧一代呢?

  汽车厂商和多数消费品公司一样,也喜欢设法尽早吸引年轻人。它会帮助年轻人建立品牌忠诚度——也就是说,如果你买的第一辆车是本田,那你可能今后一辈子都喜欢买本田。不过现在要想做到这一点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并不是说年轻人不买车了——有研究表明,他们只是会推迟了购买而已。这些情况都让人难免担心,汽车厂商现在对千禧一代投入这么大精力到底是不是值得?

  早就有报道称,大萧条让年轻人债务累累、找不到工作,使他们不太可能买包括汽车在内的成年人专属用品。专业汽车行业网站Edmunds.com称,去年55岁及以上的购车者占全部新车销售对象的比例超过40%,比2008年的33%上升了不少。年纪较大的购车者一直就是汽车销售对象的主力军,但买车的年轻人却更少了。去年,18-34岁的购车者仅占新车购买人数的12%,比五年前的14%略有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汽车厂商已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来积极应对。比如道奇(Dodge)和现代汽车(Hyundai)就推出了“众筹”项目,旨在帮购车人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资金来支付首付。这种做法可能有助于提振一点销量,但有研究表明,现在汽车厂商面临的困难远远超过大萧条的后续影响。

  并不仅仅是因为汽车对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来说显得更加昂贵了,还因为开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酷了。

  上周三,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不开车的年轻人中超过三分之一表示,他们太忙了,没时间考驾照,超过五分之一甚至根本就没打算学开车。

  一项针对618位没有驾照的40岁以下人群所作的调研中,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再次证明了2010年一项调研的结论,即开车的魅力一直都在减退。受访对象中,37%的人表示自己太忙或没时间考驾照;32%的人表示拥有、保养汽车太贵,31%的人则可以通过拼车的方式解决交通问题。

  有一些其他因素有助于说明这种趋势背后的原因:一些大城市正在推广自行车共用项目;这项研究称,很多年轻人离开了郊区,前往有公共交通的城区。

  不过更让人震惊的是,互联网可能也已让开车成了负担,而不再是便利。如果能在家里工作,干嘛还开车上班呢;如果什么都能在网上买,干嘛还开车去购物中心呢?

  密歇根大学这份研究报告的三位作者之一、布兰登•舒勒特表示:“在开车的问题上已出现了一种文化转变。”

  多年来,汽车厂商一直采用两种方式应对这种局面:要么设计一款紧凑型车来为时尚机动的生活方式代言,要么在这类车上装满最新科技。比如,雪佛兰(Chevrolet)Spark就把苹果公司(Apple)的语音操控软件Siri整合到了车上。

  波士顿大学(Boston College)市场营销教授亚当•巴塞尔表示,这么做行不通。他以本田的Element为例解释说:“这款车最初是为年轻的探险爱好者设计的,可最后证明,那些追求复古、年纪较大的人却喜欢上了它宽敞的后备箱。”

  巴塞尔还表示,尽管给车辆搭载最新的智能手机技术能让驾驶更安全,但这还是不太可能吸引得了年轻人。毕竟,一辆车的平均寿命大约在10年左右,而这类小玩意很快就会过时。

  巴塞尔还称,不管一款车设计得如何,汽车厂商总能通过富有创意的营销来获得消费者更大的响应。四年前,福特汽车公司(Ford)通过一项社交媒体推广活动来推出紧凑小车嘉年华(Fiesta),成为营销界的宠儿。公司借给100位富有影响力的博主每人一辆嘉年华,让他们试驾一段时间,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从用这辆车送餐,到号召Twitter和YouTube上的粉丝们唯冠。这款车由此获得大卖。

  如果汽车厂商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再让开车显得时尚起来,千禧一代也许还会喜欢汽车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