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制造 >
    让中国智造为制造强国增添双翼
      时间:2017-08-30 11:44 作 者: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座谈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李克强指出,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实现新型工业化,还是要靠做强中国制造。

  如今,没有人否认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人小觑这头东方醒狮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更大的话语权,有着非凡的影响力,除非他是闭目塞听。看一看“一带一路”倡议一呼百应的情形,看一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你就对此有所感知了。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强力支撑。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都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一句话,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不可少牢固可靠的根基。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不仅紧迫,而且艰巨。正如李克强说的,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大而不强等问题突出,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任务紧迫。

  怎么办呢?我们只有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而创新驱动,则是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促进制造业提质升级,企业一要发挥主体作用,二要高度重视管理体制创新。前者需要抓住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攻坚发力,积极开展国际对标,倒逼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中国制造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高质量、高适用性优势转变,增强品牌意识,努力打造更多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品牌,让“中国制造”饱含“中国智造”的特质。后者则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通过开展“双创”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形成能灵敏反映市场变化的触角,提高创新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需要。

  当然,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外部环境亦很重要,必须积极跟进与之协调。要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削减不合理的前置审批和许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鼓励创业创新的优质生态。在落实好已出台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丰富金融产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融资与避险服务。总之,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外部环境。

  在制造业提质升级上,我们有人力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潜力,有深入人心广受追捧的“工匠精神”。只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需要,大力弘扬,加快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改革完善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分配方式,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干创造环境,造就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和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队伍,就能在制造强国的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制造2025》已经为我们擘画出制造强国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这个蓝图,指明了制造强国的方向,汇聚起制造强国的力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