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制造 >
    宝钢40年: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时间:2018-06-21 14:47 作 者:

  2018年5月,长沙,宝钢股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第三届取向电工钢EVI论坛上,宝钢研发生产的又一批取向电工钢全球首发产品(B20R065和B27R095-LM)露面了。

  取向电工钢是电力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种软磁材料,主要应用于变压器、整流器、电抗器及大电机等行业。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取向电工钢的国产化率低于40%,高等级产品长期空白,超高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铁芯材料完全依赖进口。

  不过,宝钢股份在2008年成功生产出代表世界钢铁业最高工艺水平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后,就一直在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开发新产品,逐渐实现从“赶超”到“引领”的转变。今年首发的新产品,就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低噪音电力变压器领域的发展。

  从10年前宝钢股份取向硅钢产出第一卷,宝钢股份的取向硅钢产品一直在不断发展进步,而随着宝武整合的实现,取向硅钢规模达到了世界第一,总产能达到了80万吨。

  宝钢取向硅钢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我国钢铁业自主创新道路的缩影,而宝钢建设发展走过的40年,也承载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梦想。

  引进中创新

  时间退回到40年前的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位于上海宝山区月浦以东滩涂上的宝钢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个设计规模为年产钢、铁各600万吨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成为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工程立项。

  与当时国内其他钢厂不同的是,宝钢一期工程从原料输入→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初轧的成套设备和技术,都是从日本引进的。

  据说当时宝钢的技术引进谈判,从询价、报价直至签订合同,前后一年多时间,牵涉了7个国家30多家厂商、100多个专业代表团。前后有2100多批,4500多人来华商谈。最紧张的时候,甚至同时开列了108个谈判桌。

  有两个数字足以让人惊叹:一是引进谈判13000多场次;二是消化技术资料、图纸达320吨。高峰时,宝山地区曾集聚了约10万建设大军。

  正是因为“底子”扎实,宝钢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了保本微利,之后又实现了利税连年大幅度增长。而投产10年后,按国家统计口径计算:国家在宝钢的原始资本增值了1.2倍。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宝钢人曾算过一笔账:已上交一个宝钢,还掉一个宝钢,又新建了一个宝钢。

  不过,随着中国钢铁业的逐步壮大,包括宝钢在内的国内钢铁企业却逐渐发现,要想再像以前那样靠从国外买装备和技术来发展,已经越来越难。

  比如开头提到的取向硅钢这种被称为钢铁业“皇冠上的明珠”的产品,一度希望通过引进国外技术的宝钢就碰过好多次壁,最终下决心选择自主研发,并于2008年5月生产出第一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格取向硅钢。

  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更加严格,节能环保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宝钢股份的取向硅钢产品不断升级,也在推动我国输配电等能源行业向着绿色发展。比如为满足特高压输变电超远距离输送要求而开发的高性能、高等级0.23-0.3mm顶级牌号产品,目前已应用到昌吉-古泉等项目中;同时为降低变压器噪音而开发的低噪音产品,可以减少2~4分贝的影响。

  重组中壮大

  再回到20年前的199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宝钢(集团)公司为主体,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新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而当时宝钢花了8900万美元引进的日本新日铁先进的管理软件,再把引进的先进管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创新的“集中一贯管理”,也为中国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重组整合经验,也在20年后继续践行着。2016年12月1日,由原宝钢集团和原武钢集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在上海揭牌。2017年2月27日,宝钢股份吸收合并原武钢集团下的武钢股份,成为新的宝钢股份,旗下拥有了上海宝山、南京梅山、湛江东山和武汉青山四大生产基地,两家的供产销研也开始了一体化整合。

  联合重组让中国宝武以近6000万吨的粗钢产量稳坐国内钢铁老大的位子,但这显然不是最终的目标。在公司公布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2016~2021)》中,就明确提出到2018年钢铁产业要保持7000万~8000万吨的产能规模,2021年产能规模为8000万吨~1亿吨,2016年,中国宝武的粗钢产量为5840万吨。

  “这一轮我们提出产能规模要到8000万到1亿吨,未来进行行业整合是必由之路,而不能像以前一样投资新产线来扩大产能,这也是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国宝武总经理陈德荣曾对记者指出,包括如何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战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中国宝武联合WL罗斯公司、中美绿色基金、招商局集团,共同发起四源合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四源合基金”),基金规模初定400亿~800亿元,这也是中国第一只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参与中国钢铁行业去除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

  陈德荣透露,除了牵头组建四源合基金,中国宝武还在争取组建专业性的冶金资产管理公司,并组建各个战略新兴单元的产业基金,同时加大“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项目的投资力度,除了钢铁主业,还包括工程技术、海外金融等。这些都是中国宝武作为国有投资公司试点所进行的资本化尝试。

  更多可能的未来

  而除了钢铁主业的扩张,相关多元产业也被写进了中国宝武的新五年规划中,包括新材料产业、现代贸易物流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产业金融业。

  “我们制定的这一轮规划,就是要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宝武内部,钢铁主业和多元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多元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低小散的情况比较突出,产业布局宽,但聚焦、融合不够。”陈德荣指出,因此,多元产业要在未来两年内基本完成内部整合,培育若干个百亿级营收、十亿级利润的企业,构建平抑周期风险和投资回报率波动的产业组合。

  据了解,目前中国宝武已经成立了聚焦融合推进领导小组和化工、信息技术、金属制品、环境资源利用等四个项目组,并在开展整合融合方案的研究策划。

  而如何能够创新体制机制,则是中国宝武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公司决策层选择两年前投资20亿成立的欧冶云商做混改试点,希望通过股权开放及员工持股来加速打造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生态圈。

  2017年5月,本钢、首钢、沙钢等钢铁企业,以及普洛斯、建信信托、三井物产等上下游企业成为欧冶云商的新股东,当时参与增资的还有欧冶的核心员工持股平台,欧冶也是国资委首批十家央企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

  “钢材电商平台除了提供交易,还可以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融资及理财等金融服务,未来在信息、电子商务以及上下游的资源积累打通后,还可以衍生出仓储、物流等全方位服务,从而形成更多的利润来源。”中国宝武一位管理层对记者指出,“根据中国宝武的规划,电商板块将围绕钢铁交易、工业品交易、互联网金融、制造业云商务四大方向快速发展,希望成为中国宝武制造向服务转型的重要增长点。

  “欧冶云商最近也在探索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2018年计划进行新一轮的A+轮融资,并争取进一步扩大员工持股。”陈德荣透露。(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