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制造 >
    中国制造迎来“觉醒年代”
      时间:2021-09-17 10:55 作 者: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制造给世人的印象停留在“代工厂”、“低价”、“劣质”等,伴随着实力的增强,当前的中国制造正撕掉旧的标签,向价值链上游爬升。

  “以前我们是学大牌仿大牌,当时做一件衣服100多元,国际品牌卖几千、上万元,我们跟他们有差距。”柒牌创始人兼董事长洪肇设告诉笔者,公司提出“比肩世界男装”,意思是要跟国际大牌学习,要取长补短,现在已经做了几十年了,有的地方已经超过他们,不像以前差那么远,以前是学大牌仿大牌,现在要创大牌和做大牌,要跟他们去竞争。

  洪肇设认为,国际大牌之所以管理比较好,效率比较高,关键就是在于有完善的流程标准,所以柒牌也要将所有流程制度化、标准化、在线化。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管理不稳定的劣势需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把业务化流程固化下来,管理依赖于制度和流程,而不是依赖于人,人可以优化这个流程,但不能推翻这个流程。

  以门店开业为例,一家门店开业过程极其繁琐,从设计图纸、人员配比到施工,流程往往要3到6个月。使用钉钉后,柒牌将开店的60多项事宜标准化,将分工、计划和责任人统一管理,任务进展和成果清晰透明,还拉通了总部和分公司在新开的筹备时跨地域的信息联动和反馈。在数字化后,一周内实现了18家门店的顺利筹备。

  不止是鞋服企业,笔者在走访产业带的过程中,无论是浙江的塑料制品加工厂,还是山东的纺织出口大户,他们对于数字化大多持积极态度。

  持积极态度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字化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产、销售、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例如,2011年以前,台州市黄岩华萍生活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华萍公司”)主要生产针线盒、果盘、纸巾盒等日用塑料产品,内外贸销量占比为5:5。2012年底公司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次年,公司开始尝试做垃圾桶这样细分品类。

  “原先产品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材质单一,门槛太低,创新不足,想象空间不大。”2017年,华萍公司负责人周挺开始接手父辈的生意,决心不再局限于塑料,而是将五金压铸、不锈钢工艺引入,再加入微智能的芯片、电机、马达、齿轮等,形成了当前的智能感应垃圾桶。

  现在,华萍工厂不仅是贴牌代工,而是有了自己的品牌洁安惠。公司经营模式也从原来的贴牌生产或者市场经销为主的状况,转变为以品牌、电商渠道销售为主的模式。2020年,洁安惠是拼多多智能家居类目销售冠军,与之合作的还有京东京造、天猫家装等,贴牌客户包括美的、格兰仕等。“通过拼多多的大数据反馈,我们对传统垃圾桶进行了改良,颜色从冷冰冰的不锈钢色改为香槟色、功能升级为感应、容量根据家居场景进行了细分”,周挺说,“在拼多多上,这款反向定制款垃圾桶目前累计已售出15万台”。

  当前,华萍每年研发投入600万~8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6%~8%。“芯片是我们自己做的方案,贴片由于需要在无尘车间进行,所以委托外面的公司来做。”周挺认为,产品需要不断更新,跟得上市场的需求才行。

  “我们不想回到过去的那种贴牌、代加工的那种模式,虽然扩大产能,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更多的给到自有品牌。”周挺表示,贴牌代工的毛利率在15%~25%不等,而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则可达35%左右。

  在中国,还有无数个像柒牌、华萍这样的企业在尝试数字化转型。

  笔者认为,伴随着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加入,中国制造不再局限于发展规模,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开始利用数据作为生产力,从而影响研发、生产、组织流程、销售等环节,从而迎来属于自己的“觉醒年代”。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